2011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采矿与选矿
  • 任红岗,谭卓英,陈首学,黄真劲
    摘要:
    主要研究永平铜矿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期间,洞室群围岩在工程地质因素以及开挖、采矿、露天爆破、地应力等复杂条件作用下的状况。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模糊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综合评判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将定性和定量指标权重进行评价,最后由模糊矩阵得出了影响地下洞室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在各种影响因素下洞室群的岩体级别。
  • 郭延辉,侯克鹏,杨泽,谢富英
    摘要:
    介绍了Hoek-Brown法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原理,并以某铜矿岩体力学参数确定为例,用 FLAC3D三维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该矿的深部开采模型,对所确定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了工程检验。计算结果表明,三期矿体开采结束后,地表下沉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所确定的岩体力学参数可以作为四期矿体深部持续开采地表变形和岩体移动的计算基础数据,同时,也表明用Hoek-Brown法确定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秦秀山,陈 何
    摘要:
    为了验证铜坑矿破碎矿柱锚注加固的效果,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锚注加固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锚注加固后围岩塑性区范围及位移明显减小,锚注加固能显著提高矿柱的稳定性。
  • 纪 军
    摘要:
    铜矿石中低品位辉钼矿是钼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选矿的难点之一。试验采用等可浮-铜、钼分离工艺,等可浮获得的铜钼混合精矿在抑铜浮钼的铜、钼分离工艺中,铜矿物相对容易被抑制,可改善铜、钼分离的矿浆条件,降低抑制剂用量、铜钼分离时矿浆的黏度及铜、钼分离的生产成本。
  • 鄢正华
    摘要:
    系统分析了我国磷矿资源状况,综述了我国磷矿资源不同赋存特点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我国磷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 熊堃,文书明,先永骏
    摘要: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粒度组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氧化铜矿的矿石性质,考查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对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矿品位1.29%,氧化率92.25%,含泥量65.59%,通过一粗三扫两精闭路试验,获得了品位18.23%和回收率73.46%的铜精矿,该铜矿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铜矿物以难选赤铜矿为主,矿泥含量高。
  • 林井祥,孙广义,张俊文
    摘要:
    把煤与瓦斯突出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利用系统论中的突变模型分析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围岩应力与应变作为控制参数,采矿活动作为状态参数,分析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煤与瓦斯突出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参数计算基础。
  • 冯盼学,陈何
    摘要:
    实验研究采用超动态应变系统,测定混凝土介质中束状孔及等效大孔爆破作用应力场。通过实测波形分析束状孔爆炸波特征,阐述了束状孔波形与经典爆破波形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并对波形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 林吉飞,陈日辉,李 德,冯兴隆
    摘要:
    通过对目前特高品位值识别及处理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一种新的特高品位值识别及处理方式。新方法采用 准则判断特高品位值及特高品位值个数。产生一组数据为样本数据,要求这组数据符合样品统计分布规律。将样品和随机数都由大到小排序,用相应序列的随机数代替特高品位值。在实例分析时,新方法处理之后其品位分布特征的峰度、偏度均大幅度下降,并且品位均值和标准差均无较大变化。对比应用品位变化系数法处理的结果,在峰度和偏度下降相当时,品位值更加接近原始数据,说明新方法处理结果较为合理。
  • 涂玉国,汤优优,雷霆,张汉平
    摘要:
    本文针对某高铁铜矿考查了原矿性质,并根据原矿性质特点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优选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方案的试验,优选浮选试验得到铜精矿品位为22.21%,回收率为95.47%。混合浮选中考查了浮选和磁选两种铜硫分离方法,得到铜精矿品位分别为23.56%和22.87%,回收率分别为97.62%和97.34%。对试验的各个方案进行了比较说明,确定了混合浮选-铜硫磁选分离的最佳试验方案。
  • 冶金与材料
  • 尹飞,阮书峰,揭晓武,王成彦
    摘要:
    针对钛铁矿原矿的特点,采用化学预处理的方式从钛铁矿的源头上破坏铁、钛致密共生体,实现钒钛磁铁矿的矿物转型和钛、铁晶格层面上的解离,再通过磁选工艺得到高品质的铁精矿和含铁较低的钛精矿。试验结果表明,钛铁矿原矿经氢氧化钾、氧气氧化钙的共同作用得到的预处理渣,再通过磁选可以得到TiO2仅为5.61%,含铁为59.18%的铁精矿,和含TiO2仅为17.98%,含铁为16.35%的尾矿,实现了钛、铁的分离。
  • 郝保红,纪艳娇,柳强,方克明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不同pH 环境条件下的水热产物形貌特征, 从成核机理、界面模型以及生长法则三方面,解释了其在水热过程中发生定向生长的原因。并结合颗粒生长规律,用最小自由能原则揭示了不同pH介质环境体系下导致AlOOH发生异型形貌的根本原因。结合AlOOH晶体结构特点,构建了AlOOH的界面模型。阐明了环境体系影响晶体的化学键链,从而改变了外在形貌的本质。从而得出了pH介质不同,生长界面模型不同,从而成长机制也就不同的结论。
  • 刘明宝,段理祎,印万忠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Co(OH)2的主要性质及当前条件下合成Co(OH)2的几种主要工 艺路线和其合成原理。并对目前条件下Co(OH)2的主要用途进行了具体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Co(OH)2材料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 杨玮娇,马保中
    摘要:
    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高效且低成本的开发红土镍矿资源以满足逐渐增加的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据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土镍矿的矿物学特性及其加压酸浸工艺的反应机理,并从提高镍浸出率、降低酸耗角度概述了该工艺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工业应用角度介绍了该工艺的技术改进,着重介绍了加压酸浸—常压酸浸工艺(HPAL-AL)和非常规介质浸出工艺。
  • 杨妮,俞小花,何恩,姚云,侯彦青,谢刚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制备高纯二氧化硅的现状,研究了在硅石制取高纯二氧化硅过程中,压力与温度对硅石浸出过程的影响,酸种类和螯合剂对产品纯度的影响,以及酸度、陈化条件对的二氧化硅粒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纯度为99.9667 %,平均粒度为18.37 μm的二氧化硅。
  • 刘 美
    摘要:
    通过焙烧—水浸实现原生硫化镍钼矿中镍和钼的分离,并对得到的氧化镍渣进行强化浸出工艺研究,考察酸的种类、配比、浸出温度、液固比、浓度、超声波以及添加剂等工艺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原矿和无水碳酸钠质量比1:0.9,560 ℃焙烧6 h,650 ℃焙烧1.5 h,焙砂中镍品位为2.67%、回收率为96.70%,钼品位为3.50%、回收率为99.85%;在液固比4:1,温度95 ℃的条件下,水浸焙烧渣2 h,99.70%的镍留在滤渣中,95.43%的钼进入滤液,有效地实现了钼和镍的分离;在液固比为6: 1、浸出温度95℃、超声波振荡、浸出时间为6 h、硫酸浓度为15%和加入0.5 g添加剂条件下,镍渣中镍的浸出率为79.80%。
  • 解立群,施 哲,胡 汉
    摘要:
    对锌焙砂进行还原焙烧,再对还原焙砂进行浸出。浸出温度70~80 ℃;pH值2~3;液固比:6:1;浸出时间2 h。对比试验得到最佳还原焙烧的温度900 ℃、焙烧时间60 min、粉煤配比1:10。这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0%左右,铁浸出率15%左右。再对浸出渣磁选,得到了铁精矿。
  • 设备与自动化
  • 迟洪鹏,战凯,石博强
    摘要:
    介绍了地下无人操纵铲运机姿态参数的测量与确定,对铲运机的转向角、偏离角和偏离位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 陈旭,刘向军,刘应书
    摘要:
    轴向流反应器内气流的均布问题十分重要,本文建立了反应器和分流板的物理模型和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对其内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分流板上开孔孔径、孔隙率等对流场均匀分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流板的改进建议。
  • 孙艳艳,王俊鹏
    摘要:
    组态软件作为一种人机界面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选自动控制系统中也大量的使用组态软件作为人机界面(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由于浮选工艺流程是由一个个相类似的作业单元组成的,因此每个作业的控制回路都具有很多共性。本文以浮选液位和充气量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应用模板化程序的方法来提高开发效率,并简要叙述了模板程序的开发过程及应用过程的方法。实践证明对于需要大量重复使用的控制单元实施程序模板化能极大地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缩减程序调试的时间、增加程序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模板化的程序也适合在其他类似的情况下应用。
  • 台广锋,潘社卫
    摘要:
    配料过程在食品、化工、石油等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业生产上的动态配料过程精度不易控制,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直接决定了动态配料精度。本文开发了具有高精度控制的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本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自动控制。本文详细讲述了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和系统软件设计方案。与此同时,介绍了PLC和上位机触摸屏之间的通信参数设定及系统控制流程。经过多次工业试验验证,此PLC控制系统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较高的控制精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 杨 棋
    摘要:
    基于Virtools软件,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虚拟现实漫游系统的开发方法,采用3DsMax建模软件建立复杂多变的矿山模型,并且利用其进行纹理贴图,为矿山的开采建立虚拟场景。用户可以随意在该矿区漫游,用此可以对矿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及现场教学。
  • 龚喜进,赵 浩,王庆凯,刘 鸿
    摘要:
    详细介绍了云南驰宏锌锗有限公司昭通选矿厂回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以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着重阐述了回水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应用情况以及特点,尤其是回水的关键指标控制采用了新的控制算法,经过现场实践运行,提升了回水的技术指标,提高了回水的利用率。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李艳峰
    摘要:
    对吉林某地铁矿石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该矿石中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铁矿嵌布粒度偏,在0.043mm粒级以下的分布率高达26.77%,而且磁铁矿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本身含有Mg、Al、Si、Ti、Mn等杂质。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建议采用粗磨弱磁选抛尾、粗精矿再磨再选的工艺流程,既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铁精矿产品,又可以降低选矿成本。
  • 王明燕
    摘要:
    通过对河南某钼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该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粒度组成和不同磨矿细度下重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等工艺性质,并阐明了影响选矿工艺的矿物学因素,指出提高选别指标的途径,为选矿工艺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采矿与选矿
  • 任红岗,谭卓英,陈首学,黄真劲
    摘要:
    主要研究永平铜矿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期间,洞室群围岩在工程地质因素以及开挖、采矿、露天爆破、地应力等复杂条件作用下的状况。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模糊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综合评判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将定性和定量指标权重进行评价,最后由模糊矩阵得出了影响地下洞室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在各种影响因素下洞室群的岩体级别。
  • 郭延辉,侯克鹏,杨泽,谢富英
    摘要:
    介绍了Hoek-Brown法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原理,并以某铜矿岩体力学参数确定为例,用 FLAC3D三维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该矿的深部开采模型,对所确定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了工程检验。计算结果表明,三期矿体开采结束后,地表下沉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所确定的岩体力学参数可以作为四期矿体深部持续开采地表变形和岩体移动的计算基础数据,同时,也表明用Hoek-Brown法确定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秦秀山,陈 何
    摘要:
    为了验证铜坑矿破碎矿柱锚注加固的效果,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锚注加固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锚注加固后围岩塑性区范围及位移明显减小,锚注加固能显著提高矿柱的稳定性。
  • 纪 军
    摘要:
    铜矿石中低品位辉钼矿是钼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选矿的难点之一。试验采用等可浮-铜、钼分离工艺,等可浮获得的铜钼混合精矿在抑铜浮钼的铜、钼分离工艺中,铜矿物相对容易被抑制,可改善铜、钼分离的矿浆条件,降低抑制剂用量、铜钼分离时矿浆的黏度及铜、钼分离的生产成本。
  • 鄢正华
    摘要:
    系统分析了我国磷矿资源状况,综述了我国磷矿资源不同赋存特点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我国磷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 熊堃,文书明,先永骏
    摘要: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粒度组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氧化铜矿的矿石性质,考查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对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矿品位1.29%,氧化率92.25%,含泥量65.59%,通过一粗三扫两精闭路试验,获得了品位18.23%和回收率73.46%的铜精矿,该铜矿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铜矿物以难选赤铜矿为主,矿泥含量高。
  • 林井祥,孙广义,张俊文
    摘要:
    把煤与瓦斯突出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利用系统论中的突变模型分析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围岩应力与应变作为控制参数,采矿活动作为状态参数,分析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煤与瓦斯突出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参数计算基础。
  • 冯盼学,陈何
    摘要:
    实验研究采用超动态应变系统,测定混凝土介质中束状孔及等效大孔爆破作用应力场。通过实测波形分析束状孔爆炸波特征,阐述了束状孔波形与经典爆破波形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并对波形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 林吉飞,陈日辉,李 德,冯兴隆
    摘要:
    通过对目前特高品位值识别及处理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一种新的特高品位值识别及处理方式。新方法采用 准则判断特高品位值及特高品位值个数。产生一组数据为样本数据,要求这组数据符合样品统计分布规律。将样品和随机数都由大到小排序,用相应序列的随机数代替特高品位值。在实例分析时,新方法处理之后其品位分布特征的峰度、偏度均大幅度下降,并且品位均值和标准差均无较大变化。对比应用品位变化系数法处理的结果,在峰度和偏度下降相当时,品位值更加接近原始数据,说明新方法处理结果较为合理。
  • 涂玉国,汤优优,雷霆,张汉平
    摘要:
    本文针对某高铁铜矿考查了原矿性质,并根据原矿性质特点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优选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方案的试验,优选浮选试验得到铜精矿品位为22.21%,回收率为95.47%。混合浮选中考查了浮选和磁选两种铜硫分离方法,得到铜精矿品位分别为23.56%和22.87%,回收率分别为97.62%和97.34%。对试验的各个方案进行了比较说明,确定了混合浮选-铜硫磁选分离的最佳试验方案。
  • 冶金与材料
  • 尹飞,阮书峰,揭晓武,王成彦
    摘要:
    针对钛铁矿原矿的特点,采用化学预处理的方式从钛铁矿的源头上破坏铁、钛致密共生体,实现钒钛磁铁矿的矿物转型和钛、铁晶格层面上的解离,再通过磁选工艺得到高品质的铁精矿和含铁较低的钛精矿。试验结果表明,钛铁矿原矿经氢氧化钾、氧气氧化钙的共同作用得到的预处理渣,再通过磁选可以得到TiO2仅为5.61%,含铁为59.18%的铁精矿,和含TiO2仅为17.98%,含铁为16.35%的尾矿,实现了钛、铁的分离。
  • 郝保红,纪艳娇,柳强,方克明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不同pH 环境条件下的水热产物形貌特征, 从成核机理、界面模型以及生长法则三方面,解释了其在水热过程中发生定向生长的原因。并结合颗粒生长规律,用最小自由能原则揭示了不同pH介质环境体系下导致AlOOH发生异型形貌的根本原因。结合AlOOH晶体结构特点,构建了AlOOH的界面模型。阐明了环境体系影响晶体的化学键链,从而改变了外在形貌的本质。从而得出了pH介质不同,生长界面模型不同,从而成长机制也就不同的结论。
  • 刘明宝,段理祎,印万忠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Co(OH)2的主要性质及当前条件下合成Co(OH)2的几种主要工 艺路线和其合成原理。并对目前条件下Co(OH)2的主要用途进行了具体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Co(OH)2材料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 杨玮娇,马保中
    摘要:
    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高效且低成本的开发红土镍矿资源以满足逐渐增加的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据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土镍矿的矿物学特性及其加压酸浸工艺的反应机理,并从提高镍浸出率、降低酸耗角度概述了该工艺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工业应用角度介绍了该工艺的技术改进,着重介绍了加压酸浸—常压酸浸工艺(HPAL-AL)和非常规介质浸出工艺。
  • 杨妮,俞小花,何恩,姚云,侯彦青,谢刚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制备高纯二氧化硅的现状,研究了在硅石制取高纯二氧化硅过程中,压力与温度对硅石浸出过程的影响,酸种类和螯合剂对产品纯度的影响,以及酸度、陈化条件对的二氧化硅粒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纯度为99.9667 %,平均粒度为18.37 μm的二氧化硅。
  • 刘 美
    摘要:
    通过焙烧—水浸实现原生硫化镍钼矿中镍和钼的分离,并对得到的氧化镍渣进行强化浸出工艺研究,考察酸的种类、配比、浸出温度、液固比、浓度、超声波以及添加剂等工艺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原矿和无水碳酸钠质量比1:0.9,560 ℃焙烧6 h,650 ℃焙烧1.5 h,焙砂中镍品位为2.67%、回收率为96.70%,钼品位为3.50%、回收率为99.85%;在液固比4:1,温度95 ℃的条件下,水浸焙烧渣2 h,99.70%的镍留在滤渣中,95.43%的钼进入滤液,有效地实现了钼和镍的分离;在液固比为6: 1、浸出温度95℃、超声波振荡、浸出时间为6 h、硫酸浓度为15%和加入0.5 g添加剂条件下,镍渣中镍的浸出率为79.80%。
  • 解立群,施 哲,胡 汉
    摘要:
    对锌焙砂进行还原焙烧,再对还原焙砂进行浸出。浸出温度70~80 ℃;pH值2~3;液固比:6:1;浸出时间2 h。对比试验得到最佳还原焙烧的温度900 ℃、焙烧时间60 min、粉煤配比1:10。这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0%左右,铁浸出率15%左右。再对浸出渣磁选,得到了铁精矿。
  • 设备与自动化
  • 迟洪鹏,战凯,石博强
    摘要:
    介绍了地下无人操纵铲运机姿态参数的测量与确定,对铲运机的转向角、偏离角和偏离位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 陈旭,刘向军,刘应书
    摘要:
    轴向流反应器内气流的均布问题十分重要,本文建立了反应器和分流板的物理模型和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对其内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分流板上开孔孔径、孔隙率等对流场均匀分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流板的改进建议。
  • 孙艳艳,王俊鹏
    摘要:
    组态软件作为一种人机界面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选自动控制系统中也大量的使用组态软件作为人机界面(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由于浮选工艺流程是由一个个相类似的作业单元组成的,因此每个作业的控制回路都具有很多共性。本文以浮选液位和充气量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应用模板化程序的方法来提高开发效率,并简要叙述了模板程序的开发过程及应用过程的方法。实践证明对于需要大量重复使用的控制单元实施程序模板化能极大地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缩减程序调试的时间、增加程序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模板化的程序也适合在其他类似的情况下应用。
  • 台广锋,潘社卫
    摘要:
    配料过程在食品、化工、石油等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业生产上的动态配料过程精度不易控制,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直接决定了动态配料精度。本文开发了具有高精度控制的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本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自动控制。本文详细讲述了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和系统软件设计方案。与此同时,介绍了PLC和上位机触摸屏之间的通信参数设定及系统控制流程。经过多次工业试验验证,此PLC控制系统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较高的控制精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 杨 棋
    摘要:
    基于Virtools软件,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虚拟现实漫游系统的开发方法,采用3DsMax建模软件建立复杂多变的矿山模型,并且利用其进行纹理贴图,为矿山的开采建立虚拟场景。用户可以随意在该矿区漫游,用此可以对矿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及现场教学。
  • 龚喜进,赵 浩,王庆凯,刘 鸿
    摘要:
    详细介绍了云南驰宏锌锗有限公司昭通选矿厂回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以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着重阐述了回水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应用情况以及特点,尤其是回水的关键指标控制采用了新的控制算法,经过现场实践运行,提升了回水的技术指标,提高了回水的利用率。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李艳峰
    摘要:
    对吉林某地铁矿石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该矿石中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铁矿嵌布粒度偏,在0.043mm粒级以下的分布率高达26.77%,而且磁铁矿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本身含有Mg、Al、Si、Ti、Mn等杂质。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建议采用粗磨弱磁选抛尾、粗精矿再磨再选的工艺流程,既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铁精矿产品,又可以降低选矿成本。
  • 王明燕
    摘要:
    通过对河南某钼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该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粒度组成和不同磨矿细度下重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等工艺性质,并阐明了影响选矿工艺的矿物学因素,指出提高选别指标的途径,为选矿工艺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采矿与选矿
  • 任红岗,谭卓英,陈首学,黄真劲
    摘要:
    主要研究永平铜矿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期间,洞室群围岩在工程地质因素以及开挖、采矿、露天爆破、地应力等复杂条件作用下的状况。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模糊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综合评判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将定性和定量指标权重进行评价,最后由模糊矩阵得出了影响地下洞室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在各种影响因素下洞室群的岩体级别。
  • 郭延辉,侯克鹏,杨泽,谢富英
    摘要:
    介绍了Hoek-Brown法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原理,并以某铜矿岩体力学参数确定为例,用 FLAC3D三维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该矿的深部开采模型,对所确定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了工程检验。计算结果表明,三期矿体开采结束后,地表下沉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所确定的岩体力学参数可以作为四期矿体深部持续开采地表变形和岩体移动的计算基础数据,同时,也表明用Hoek-Brown法确定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秦秀山,陈 何
    摘要:
    为了验证铜坑矿破碎矿柱锚注加固的效果,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锚注加固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锚注加固后围岩塑性区范围及位移明显减小,锚注加固能显著提高矿柱的稳定性。
  • 纪 军
    摘要:
    铜矿石中低品位辉钼矿是钼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选矿的难点之一。试验采用等可浮-铜、钼分离工艺,等可浮获得的铜钼混合精矿在抑铜浮钼的铜、钼分离工艺中,铜矿物相对容易被抑制,可改善铜、钼分离的矿浆条件,降低抑制剂用量、铜钼分离时矿浆的黏度及铜、钼分离的生产成本。
  • 鄢正华
    摘要:
    系统分析了我国磷矿资源状况,综述了我国磷矿资源不同赋存特点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我国磷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 熊堃,文书明,先永骏
    摘要: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粒度组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氧化铜矿的矿石性质,考查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对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矿品位1.29%,氧化率92.25%,含泥量65.59%,通过一粗三扫两精闭路试验,获得了品位18.23%和回收率73.46%的铜精矿,该铜矿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铜矿物以难选赤铜矿为主,矿泥含量高。
  • 林井祥,孙广义,张俊文
    摘要:
    把煤与瓦斯突出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利用系统论中的突变模型分析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围岩应力与应变作为控制参数,采矿活动作为状态参数,分析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煤与瓦斯突出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参数计算基础。
  • 冯盼学,陈何
    摘要:
    实验研究采用超动态应变系统,测定混凝土介质中束状孔及等效大孔爆破作用应力场。通过实测波形分析束状孔爆炸波特征,阐述了束状孔波形与经典爆破波形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并对波形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 林吉飞,陈日辉,李 德,冯兴隆
    摘要:
    通过对目前特高品位值识别及处理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一种新的特高品位值识别及处理方式。新方法采用 准则判断特高品位值及特高品位值个数。产生一组数据为样本数据,要求这组数据符合样品统计分布规律。将样品和随机数都由大到小排序,用相应序列的随机数代替特高品位值。在实例分析时,新方法处理之后其品位分布特征的峰度、偏度均大幅度下降,并且品位均值和标准差均无较大变化。对比应用品位变化系数法处理的结果,在峰度和偏度下降相当时,品位值更加接近原始数据,说明新方法处理结果较为合理。
  • 涂玉国,汤优优,雷霆,张汉平
    摘要:
    本文针对某高铁铜矿考查了原矿性质,并根据原矿性质特点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优选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方案的试验,优选浮选试验得到铜精矿品位为22.21%,回收率为95.47%。混合浮选中考查了浮选和磁选两种铜硫分离方法,得到铜精矿品位分别为23.56%和22.87%,回收率分别为97.62%和97.34%。对试验的各个方案进行了比较说明,确定了混合浮选-铜硫磁选分离的最佳试验方案。
  • 冶金与材料
  • 尹飞,阮书峰,揭晓武,王成彦
    摘要:
    针对钛铁矿原矿的特点,采用化学预处理的方式从钛铁矿的源头上破坏铁、钛致密共生体,实现钒钛磁铁矿的矿物转型和钛、铁晶格层面上的解离,再通过磁选工艺得到高品质的铁精矿和含铁较低的钛精矿。试验结果表明,钛铁矿原矿经氢氧化钾、氧气氧化钙的共同作用得到的预处理渣,再通过磁选可以得到TiO2仅为5.61%,含铁为59.18%的铁精矿,和含TiO2仅为17.98%,含铁为16.35%的尾矿,实现了钛、铁的分离。
  • 郝保红,纪艳娇,柳强,方克明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不同pH 环境条件下的水热产物形貌特征, 从成核机理、界面模型以及生长法则三方面,解释了其在水热过程中发生定向生长的原因。并结合颗粒生长规律,用最小自由能原则揭示了不同pH介质环境体系下导致AlOOH发生异型形貌的根本原因。结合AlOOH晶体结构特点,构建了AlOOH的界面模型。阐明了环境体系影响晶体的化学键链,从而改变了外在形貌的本质。从而得出了pH介质不同,生长界面模型不同,从而成长机制也就不同的结论。
  • 刘明宝,段理祎,印万忠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Co(OH)2的主要性质及当前条件下合成Co(OH)2的几种主要工 艺路线和其合成原理。并对目前条件下Co(OH)2的主要用途进行了具体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Co(OH)2材料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 杨玮娇,马保中
    摘要:
    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高效且低成本的开发红土镍矿资源以满足逐渐增加的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据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土镍矿的矿物学特性及其加压酸浸工艺的反应机理,并从提高镍浸出率、降低酸耗角度概述了该工艺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工业应用角度介绍了该工艺的技术改进,着重介绍了加压酸浸—常压酸浸工艺(HPAL-AL)和非常规介质浸出工艺。
  • 杨妮,俞小花,何恩,姚云,侯彦青,谢刚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制备高纯二氧化硅的现状,研究了在硅石制取高纯二氧化硅过程中,压力与温度对硅石浸出过程的影响,酸种类和螯合剂对产品纯度的影响,以及酸度、陈化条件对的二氧化硅粒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纯度为99.9667 %,平均粒度为18.37 μm的二氧化硅。
  • 刘 美
    摘要:
    通过焙烧—水浸实现原生硫化镍钼矿中镍和钼的分离,并对得到的氧化镍渣进行强化浸出工艺研究,考察酸的种类、配比、浸出温度、液固比、浓度、超声波以及添加剂等工艺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原矿和无水碳酸钠质量比1:0.9,560 ℃焙烧6 h,650 ℃焙烧1.5 h,焙砂中镍品位为2.67%、回收率为96.70%,钼品位为3.50%、回收率为99.85%;在液固比4:1,温度95 ℃的条件下,水浸焙烧渣2 h,99.70%的镍留在滤渣中,95.43%的钼进入滤液,有效地实现了钼和镍的分离;在液固比为6: 1、浸出温度95℃、超声波振荡、浸出时间为6 h、硫酸浓度为15%和加入0.5 g添加剂条件下,镍渣中镍的浸出率为79.80%。
  • 解立群,施 哲,胡 汉
    摘要:
    对锌焙砂进行还原焙烧,再对还原焙砂进行浸出。浸出温度70~80 ℃;pH值2~3;液固比:6:1;浸出时间2 h。对比试验得到最佳还原焙烧的温度900 ℃、焙烧时间60 min、粉煤配比1:10。这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0%左右,铁浸出率15%左右。再对浸出渣磁选,得到了铁精矿。
  • 设备与自动化
  • 迟洪鹏,战凯,石博强
    摘要:
    介绍了地下无人操纵铲运机姿态参数的测量与确定,对铲运机的转向角、偏离角和偏离位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 陈旭,刘向军,刘应书
    摘要:
    轴向流反应器内气流的均布问题十分重要,本文建立了反应器和分流板的物理模型和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对其内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分流板上开孔孔径、孔隙率等对流场均匀分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流板的改进建议。
  • 孙艳艳,王俊鹏
    摘要:
    组态软件作为一种人机界面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选自动控制系统中也大量的使用组态软件作为人机界面(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由于浮选工艺流程是由一个个相类似的作业单元组成的,因此每个作业的控制回路都具有很多共性。本文以浮选液位和充气量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应用模板化程序的方法来提高开发效率,并简要叙述了模板程序的开发过程及应用过程的方法。实践证明对于需要大量重复使用的控制单元实施程序模板化能极大地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缩减程序调试的时间、增加程序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模板化的程序也适合在其他类似的情况下应用。
  • 台广锋,潘社卫
    摘要:
    配料过程在食品、化工、石油等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业生产上的动态配料过程精度不易控制,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直接决定了动态配料精度。本文开发了具有高精度控制的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本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自动控制。本文详细讲述了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和系统软件设计方案。与此同时,介绍了PLC和上位机触摸屏之间的通信参数设定及系统控制流程。经过多次工业试验验证,此PLC控制系统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较高的控制精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 杨 棋
    摘要:
    基于Virtools软件,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虚拟现实漫游系统的开发方法,采用3DsMax建模软件建立复杂多变的矿山模型,并且利用其进行纹理贴图,为矿山的开采建立虚拟场景。用户可以随意在该矿区漫游,用此可以对矿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及现场教学。
  • 龚喜进,赵 浩,王庆凯,刘 鸿
    摘要:
    详细介绍了云南驰宏锌锗有限公司昭通选矿厂回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以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着重阐述了回水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应用情况以及特点,尤其是回水的关键指标控制采用了新的控制算法,经过现场实践运行,提升了回水的技术指标,提高了回水的利用率。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李艳峰
    摘要:
    对吉林某地铁矿石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该矿石中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铁矿嵌布粒度偏,在0.043mm粒级以下的分布率高达26.77%,而且磁铁矿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本身含有Mg、Al、Si、Ti、Mn等杂质。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建议采用粗磨弱磁选抛尾、粗精矿再磨再选的工艺流程,既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铁精矿产品,又可以降低选矿成本。
  • 王明燕
    摘要:
    通过对河南某钼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该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粒度组成和不同磨矿细度下重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等工艺性质,并阐明了影响选矿工艺的矿物学因素,指出提高选别指标的途径,为选矿工艺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为了给您提供更优质的网页浏览体验,请使用 Firefox 、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10-63299751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1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kuangye@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905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冶》编辑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