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4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采矿与选矿
  • 尹 琨,谭 欣,吴卫国
    摘要: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矿嵌布粒度较细、次生硫化铜含量高、含易浮脉石较多的矿石特点,采用“原矿细磨—预先浮选脱除易浮脉石—硫氧异步混合浮选”流程进行铜钴矿物的浮选回收。采用该技术,可从Cu、Co含量分别为2.98%和0.030%的原矿,获得铜钴精矿含铜28.54%、钴0.14%,铜、钴回收率分别为93.41%、44.47%,较好地实现了铜钴资源的综合回收。
  • 张惠芬,陈文平,张晖
    摘要:
    湖南某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含锡、铜、铁、铅、锌及钨,锡主要以锡石存在,且与矿样中所有矿物均有共生关系,其中部分以极微细粒径与铁矿物和脉石连生。针对原矿性质复杂的特点,采用浮选-磁选-重选工艺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含锡0.678%和含铜0.474%的试样,可以获得锡精矿50.03% Sn,铜精矿16.80% Cu,锡石和铜综合回收率分别为55.69%和78.32%的试验指标,该工艺为此类锡矿石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方法。
  • 叶岳华,孙志健,王立刚
    2014,23(4):10-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该矿石矿物种类繁多,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以及白钨矿等。原矿含WO3为0.19%,属低品位钨矿。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石进行选矿小型试验研究,采用:硫化矿浮选尾矿选钨——白钨粗精矿加温精选——精矿酸浸工艺流程,小型闭路试验结果为:钨精矿含WO362.58%,回收率70.73%。
  • 杨 波,张艮林
    2014,23(4):16-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尾矿中有价矿物品位低、嵌布粒度细和难以高效活化的特点,对含银15.47g/t,Pb、S分别为 0.62%、1.75%的铅尾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不同选矿工艺对比,确定浮选流程较适合于该尾矿中Ag的回收,在较简单的药剂制度下,通过“一粗三精两扫”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Ag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7.09g/t、55.27%的银精矿,其中含Pb5.85%,Pb回收率60.35%,实现了对该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
  • 朴永超,朱阳戈,王中明
    2014,23(4):20-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澳大利亚Watershed白钨重选尾矿含WO30.45%,其中-25μm的微细粒级金属分布率高达83.59%,且含有碳质、云母等易浮脉石,回收较为困难。本文针对此难选矿样进行了白钨浮选回收试验研究,最终以BK416为捕收剂,采用“预先浮选—常温浮选—加温精选”工艺,获得了WO3品位59.13%的钨精矿,选矿回收率65.72%。
  • 杨晓峰,刘全军,胡婷
    2014,23(4):24-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某地多金属硫化矿中主要的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和云母等。原矿入选品位铅4.64%、锌12.23%、铜0.68%、银64.9?10-6。在较佳的分选技术条件下,原矿经采用“铅锌优选浮选”闭路流程选别后,可获得铅精矿产率5.81%、品位61.85%、回收率81.64%;锌精矿产率22.48%、品位50.29%、回收率93.78%的技术经济指标。富集在铅精矿中的银品位567.0?10-6、回收率50.76%,伴生有益元素银也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
  • 刘阅兵
    2014,23(4):28-3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南金山氧化铜矿含铜3.184%,氧化率70.85%,属于高氧化率氧化铜矿石,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采用硫化浮选工艺,通过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流程,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2.087%,回收率为87.06%的良好指标,为开发该铜矿资源奠定了试验基础。
  • 王潇
    2014,23(4):31-3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首先分析了某矿山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构造裂隙分布情况,并对关键区域岩体结构进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裂隙岩体在开挖及回采条件下的应力变化及围岩变形规律,分析得到不同采掘阶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对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 李冬
    2014,23(4):35-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内蒙某铜钼矿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Mo和Cu,其品位分别为0.032%和0.165%;铜、钼的氧化率分别为2.44%、0.92%,为原生硫化矿石。根据矿石的特性和以及嵌布特性与嵌布粒度,试验对比了两种选矿工艺方案,一是“铜钼硫混合浮选”方案,二是“铜钼部分优先浮选-铜钼硫混合浮选”方案;采用铜钼部分优先浮选-铜钼硫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流程,钼粗精矿再磨、多次精选的原则流程。选矿闭路试验所获得的铜精矿产率0.645%,品位21.66%,回收率84.69%;钼精矿产率0.055%,品位46.78%,回收率80.89%。
  • 苏海洋,杨溢,刘磊,李淑芬
    2014,23(4):39-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云南某尾矿库为工程研究对象,利用GeoStudio软件对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坝体在地震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变化以及液化区域、永久变形区域方面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过程中,堆积坝与初期坝交界的中下方出现应力集中,坝体最大水平位移在堆积坝的中下部,堆积坝在震后会出现裂缝并变形,地震造成沉积层大面积液化。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尾矿库稳定性得最小安全系数为1.572,大于规程的标准值,说明该尾矿库在地震工况下是稳定的。
  • 和艳娥,李心一,刘相纯,魏朝爽
    2014,23(4):44-4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以抽出式通风为前提,在实验室建立模拟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给风方式即脉动式给风,旨在通过使用脉动式给风,打破持续给风造成的风流能量平衡,从而加大涡流区的扰动,同时利用烟雾浓度扩散,使烟雾向外运动至风筒的有效吸程中,以提高风筒的作用距离和通风效率,此外,与传统的恒定给风相比,脉动式给风在节能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 袁经中
    2014,23(4):48-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云南卡房新山缓倾斜难选极低品位多金属矿床资源,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小试、连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硫化矿混合浮选-混合浮选精矿铜钼与铋硫分离-铜与钼分离、铋与硫分离;浮硫尾矿抑钙浮钨-白钨粗精矿加温精选”工艺,并完成了日处理3000吨低品位多金属矿生产系统的产业化建设。虽然生产中由于原矿铋和钼品位大幅降低没有生产铋精矿和钼精矿,但仍获得了钨精矿品位50.76%,回收率56.82%,铜精矿品位9.93%,回收率62.33%的生产指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前景。
  • 宁明柳,郭忠林,杨凯,高如高
    2014,23(4):52-5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随着露天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边坡高度逐年加大,逐步形成高陡露天边坡,其采掘生产条件越来越差,采场破坏的概率和边坡安全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给矿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露天矿山最终边坡角是影响矿山投资、成本及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边坡角的确定直接影响露天境界剥采比的确定 ,最终影响到露天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因此,确定一个安全、经济的边坡角非常必要。本文利用ABAQUS对边坡进行力学分析,计算不同边坡角时边坡的安全系数,通过安全系数来得到一个优化的边坡角。
  • 冶金与材料
  • 柳旭,李国勋,宋波,王力军
    2014,23(4):56-5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在KCl-NaCl-K2HfCl6熔盐体系中,对粗铪进行熔盐电解精炼。考察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以及电解质中可溶铪的浓度等实验条件对电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解温度低于810℃时,电解质的挥发损失和铪离子的浓度变化均较小;当阴极电流密度低于0.5A/cm2、电解质中可溶铪的浓度在5.1﹪左右时,有利于得到颗粒较大的金属铪。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电解可得到粒度1mm以上的枝晶状金属铪。
  • 李丕强,徐存英,华一新,李 艳,饶帅,汝娟坚
    2014,23(4):60-6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阴极极化曲线、XRD和SEM研究了氯化胆碱(ChCl)、甜菜碱盐酸盐(BH)两种添加剂对ZnSO4-(NH4)2SO4体系中锌电沉积行为以及锌镀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ChCl添加剂使沉积电位正移,镀层由大而厚的锌片组成,呈(100)和(101)择优取向;而加入BH使沉积电位负移,镀层由薄锌片层层堆积而成,呈(101)择优取向。
  • 李忠岐,尹延西,田丽森,胡志方,江洪林,王力军
    2014,23(4):65-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碘化法制备结晶锆是提纯金属锆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备的结晶锆具有纯度高、气体杂质含量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以海绵锆为原料,通过碘化提纯,制备的金属锆纯度可达到99.9%。本文简述了碘化法生产锆晶棒的原理,并重点对碘化设备和碘化提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刘云峰,陈 滨
    2014,23(4):70-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高效低成本地开发红土镍矿资源以满足逐渐增加的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世界红土镍矿资源现状和特点,并阐述了目前红土镍矿处理的火法工艺、湿法工艺以及其它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同时分析了这些处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开发提供参考。
  • 梁德华,王成彦,张永禄,李强,邢鹏
    2014,23(4):76-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锌烟灰硫酸化焙烧—浸出得到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P204萃铟、丹宁酸沉锗的方法实现了溶液中稀有金属铟、锗的提取。以P204为萃取剂,盐酸溶液为反萃剂,铟的萃取率、反萃率均大于99%。铟萃余液用丹宁酸沉锗,最佳条件下的锗沉淀率大于99%。
  • 秦洁,刘功国,李占军,齐建玲
    2014,23(4):79-8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新西兰钢铁公司、南非海威尔德、中国攀钢资源综合利用中试线分别采用的钒钛矿处理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新西兰钢铁公司和海威尔德采用回转窑直接还原 电炉熔炼DRI 含钒铁水提钒工艺,只能提取钒钛矿中的铁和钒,钛进入熔分渣,TiO2品位低,提取困难。攀钢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 熔分电炉深还原 提钒工艺,熔分过程不外加任何材料,含钛炉渣品位较高,稳定在45%左右,可利用传统的硫酸法提钛,实现了钒钛磁铁矿铁、钒、钛的回收利用,开辟了钒钛矿资源综合利用的一条全新之路。
  • 陈建,朱红波
    2014,23(4):83-8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微波烧结铬铁粉矿的实验工艺进行探索,选取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粘结剂添加量为变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微波加热烧结铬铁粉矿的最佳工艺为烧结温度1100℃,粘结剂加入量2%,烧结时间0min,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抗压强度11000N,落下强度93.91%的烧结产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铬铁粉矿的烧结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设备与自动化
  • 廖应东,冯丽辉,张晓萍
    2014,23(4):86-9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电热连续结晶机是一个重要发明,已成为锡精炼的关键设备。该设备处理工艺先进,但至今仍处于半机械化作业状态。为了研究该设备的控制问题,需建立其动态数学模型。由于影响因素多、耦合性强,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而且许多参数目前仍无在线检测手段,无法采用辨识建模方法来获取动态数学模型。为此,本论文在深入了解其工艺的基础上,应用锡冶金原理及热力学、动力学原理,进行了其动态机理建模研究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达到了令人满意效果。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孙鑫,宁平,唐晓龙,易红宏,周连碧,李凯
    2014,23(4):92-9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云南新平县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采用S型或梅花布点随机布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本文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该地区,最小的为Cu、Hg和Pb,最严重的为Cr,且均属于非污染,尾矿库周边监测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均值污染程度属于安全范畴,污染水平为清洁。而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来评价,Hg元素属于很强生态危害范畴,Ei值为166.21,其余各元素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对于各采样点,除1、2、3号点属于中等生态危害范畴,其余各点为轻微生态危害。对于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该地区的RI值为207.39,达到中等生态危害。总体来说,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被保护较好,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个别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监测,做好监测防治措施。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齐妍洁,张旭
    2014,23(4):97-10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改进了传统的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锌溶液中的钴,并详细探讨了该方法中吸收波长、显色剂用量、消解酸种类和用量、加热时间、络合物稳定性、共存离子等测定条件对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pH=5.5~7.0的HAc-NaAc缓冲液介质中,Co2 与亚硝基R盐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最佳测定波长为530nm。钴的质量浓度0.1~5.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用该方法测定硫酸锌溶液中的钴,其RSD(n=5)≤5.44%,标准回收率为99%~102%。
    采矿与选矿
  • 尹 琨,谭 欣,吴卫国
    摘要: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矿嵌布粒度较细、次生硫化铜含量高、含易浮脉石较多的矿石特点,采用“原矿细磨—预先浮选脱除易浮脉石—硫氧异步混合浮选”流程进行铜钴矿物的浮选回收。采用该技术,可从Cu、Co含量分别为2.98%和0.030%的原矿,获得铜钴精矿含铜28.54%、钴0.14%,铜、钴回收率分别为93.41%、44.47%,较好地实现了铜钴资源的综合回收。
  • 张惠芬,陈文平,张晖
    摘要:
    湖南某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含锡、铜、铁、铅、锌及钨,锡主要以锡石存在,且与矿样中所有矿物均有共生关系,其中部分以极微细粒径与铁矿物和脉石连生。针对原矿性质复杂的特点,采用浮选-磁选-重选工艺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含锡0.678%和含铜0.474%的试样,可以获得锡精矿50.03% Sn,铜精矿16.80% Cu,锡石和铜综合回收率分别为55.69%和78.32%的试验指标,该工艺为此类锡矿石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方法。
  • 叶岳华,孙志健,王立刚
    2014,23(4):10-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该矿石矿物种类繁多,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以及白钨矿等。原矿含WO3为0.19%,属低品位钨矿。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石进行选矿小型试验研究,采用:硫化矿浮选尾矿选钨——白钨粗精矿加温精选——精矿酸浸工艺流程,小型闭路试验结果为:钨精矿含WO362.58%,回收率70.73%。
  • 杨 波,张艮林
    2014,23(4):16-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尾矿中有价矿物品位低、嵌布粒度细和难以高效活化的特点,对含银15.47g/t,Pb、S分别为 0.62%、1.75%的铅尾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不同选矿工艺对比,确定浮选流程较适合于该尾矿中Ag的回收,在较简单的药剂制度下,通过“一粗三精两扫”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Ag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7.09g/t、55.27%的银精矿,其中含Pb5.85%,Pb回收率60.35%,实现了对该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
  • 朴永超,朱阳戈,王中明
    2014,23(4):20-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澳大利亚Watershed白钨重选尾矿含WO30.45%,其中-25μm的微细粒级金属分布率高达83.59%,且含有碳质、云母等易浮脉石,回收较为困难。本文针对此难选矿样进行了白钨浮选回收试验研究,最终以BK416为捕收剂,采用“预先浮选—常温浮选—加温精选”工艺,获得了WO3品位59.13%的钨精矿,选矿回收率65.72%。
  • 杨晓峰,刘全军,胡婷
    2014,23(4):24-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某地多金属硫化矿中主要的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和云母等。原矿入选品位铅4.64%、锌12.23%、铜0.68%、银64.9?10-6。在较佳的分选技术条件下,原矿经采用“铅锌优选浮选”闭路流程选别后,可获得铅精矿产率5.81%、品位61.85%、回收率81.64%;锌精矿产率22.48%、品位50.29%、回收率93.78%的技术经济指标。富集在铅精矿中的银品位567.0?10-6、回收率50.76%,伴生有益元素银也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
  • 刘阅兵
    2014,23(4):28-3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南金山氧化铜矿含铜3.184%,氧化率70.85%,属于高氧化率氧化铜矿石,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采用硫化浮选工艺,通过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流程,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2.087%,回收率为87.06%的良好指标,为开发该铜矿资源奠定了试验基础。
  • 王潇
    2014,23(4):31-3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首先分析了某矿山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构造裂隙分布情况,并对关键区域岩体结构进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裂隙岩体在开挖及回采条件下的应力变化及围岩变形规律,分析得到不同采掘阶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对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 李冬
    2014,23(4):35-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内蒙某铜钼矿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Mo和Cu,其品位分别为0.032%和0.165%;铜、钼的氧化率分别为2.44%、0.92%,为原生硫化矿石。根据矿石的特性和以及嵌布特性与嵌布粒度,试验对比了两种选矿工艺方案,一是“铜钼硫混合浮选”方案,二是“铜钼部分优先浮选-铜钼硫混合浮选”方案;采用铜钼部分优先浮选-铜钼硫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流程,钼粗精矿再磨、多次精选的原则流程。选矿闭路试验所获得的铜精矿产率0.645%,品位21.66%,回收率84.69%;钼精矿产率0.055%,品位46.78%,回收率80.89%。
  • 苏海洋,杨溢,刘磊,李淑芬
    2014,23(4):39-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云南某尾矿库为工程研究对象,利用GeoStudio软件对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坝体在地震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变化以及液化区域、永久变形区域方面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过程中,堆积坝与初期坝交界的中下方出现应力集中,坝体最大水平位移在堆积坝的中下部,堆积坝在震后会出现裂缝并变形,地震造成沉积层大面积液化。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尾矿库稳定性得最小安全系数为1.572,大于规程的标准值,说明该尾矿库在地震工况下是稳定的。
  • 和艳娥,李心一,刘相纯,魏朝爽
    2014,23(4):44-4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以抽出式通风为前提,在实验室建立模拟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给风方式即脉动式给风,旨在通过使用脉动式给风,打破持续给风造成的风流能量平衡,从而加大涡流区的扰动,同时利用烟雾浓度扩散,使烟雾向外运动至风筒的有效吸程中,以提高风筒的作用距离和通风效率,此外,与传统的恒定给风相比,脉动式给风在节能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 袁经中
    2014,23(4):48-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云南卡房新山缓倾斜难选极低品位多金属矿床资源,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小试、连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硫化矿混合浮选-混合浮选精矿铜钼与铋硫分离-铜与钼分离、铋与硫分离;浮硫尾矿抑钙浮钨-白钨粗精矿加温精选”工艺,并完成了日处理3000吨低品位多金属矿生产系统的产业化建设。虽然生产中由于原矿铋和钼品位大幅降低没有生产铋精矿和钼精矿,但仍获得了钨精矿品位50.76%,回收率56.82%,铜精矿品位9.93%,回收率62.33%的生产指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前景。
  • 宁明柳,郭忠林,杨凯,高如高
    2014,23(4):52-5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随着露天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边坡高度逐年加大,逐步形成高陡露天边坡,其采掘生产条件越来越差,采场破坏的概率和边坡安全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给矿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露天矿山最终边坡角是影响矿山投资、成本及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边坡角的确定直接影响露天境界剥采比的确定 ,最终影响到露天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因此,确定一个安全、经济的边坡角非常必要。本文利用ABAQUS对边坡进行力学分析,计算不同边坡角时边坡的安全系数,通过安全系数来得到一个优化的边坡角。
  • 冶金与材料
  • 柳旭,李国勋,宋波,王力军
    2014,23(4):56-5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在KCl-NaCl-K2HfCl6熔盐体系中,对粗铪进行熔盐电解精炼。考察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以及电解质中可溶铪的浓度等实验条件对电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解温度低于810℃时,电解质的挥发损失和铪离子的浓度变化均较小;当阴极电流密度低于0.5A/cm2、电解质中可溶铪的浓度在5.1﹪左右时,有利于得到颗粒较大的金属铪。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电解可得到粒度1mm以上的枝晶状金属铪。
  • 李丕强,徐存英,华一新,李 艳,饶帅,汝娟坚
    2014,23(4):60-6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阴极极化曲线、XRD和SEM研究了氯化胆碱(ChCl)、甜菜碱盐酸盐(BH)两种添加剂对ZnSO4-(NH4)2SO4体系中锌电沉积行为以及锌镀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ChCl添加剂使沉积电位正移,镀层由大而厚的锌片组成,呈(100)和(101)择优取向;而加入BH使沉积电位负移,镀层由薄锌片层层堆积而成,呈(101)择优取向。
  • 李忠岐,尹延西,田丽森,胡志方,江洪林,王力军
    2014,23(4):65-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碘化法制备结晶锆是提纯金属锆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备的结晶锆具有纯度高、气体杂质含量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以海绵锆为原料,通过碘化提纯,制备的金属锆纯度可达到99.9%。本文简述了碘化法生产锆晶棒的原理,并重点对碘化设备和碘化提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刘云峰,陈 滨
    2014,23(4):70-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高效低成本地开发红土镍矿资源以满足逐渐增加的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世界红土镍矿资源现状和特点,并阐述了目前红土镍矿处理的火法工艺、湿法工艺以及其它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同时分析了这些处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开发提供参考。
  • 梁德华,王成彦,张永禄,李强,邢鹏
    2014,23(4):76-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锌烟灰硫酸化焙烧—浸出得到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P204萃铟、丹宁酸沉锗的方法实现了溶液中稀有金属铟、锗的提取。以P204为萃取剂,盐酸溶液为反萃剂,铟的萃取率、反萃率均大于99%。铟萃余液用丹宁酸沉锗,最佳条件下的锗沉淀率大于99%。
  • 秦洁,刘功国,李占军,齐建玲
    2014,23(4):79-8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新西兰钢铁公司、南非海威尔德、中国攀钢资源综合利用中试线分别采用的钒钛矿处理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新西兰钢铁公司和海威尔德采用回转窑直接还原 电炉熔炼DRI 含钒铁水提钒工艺,只能提取钒钛矿中的铁和钒,钛进入熔分渣,TiO2品位低,提取困难。攀钢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 熔分电炉深还原 提钒工艺,熔分过程不外加任何材料,含钛炉渣品位较高,稳定在45%左右,可利用传统的硫酸法提钛,实现了钒钛磁铁矿铁、钒、钛的回收利用,开辟了钒钛矿资源综合利用的一条全新之路。
  • 陈建,朱红波
    2014,23(4):83-8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微波烧结铬铁粉矿的实验工艺进行探索,选取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粘结剂添加量为变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微波加热烧结铬铁粉矿的最佳工艺为烧结温度1100℃,粘结剂加入量2%,烧结时间0min,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抗压强度11000N,落下强度93.91%的烧结产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铬铁粉矿的烧结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设备与自动化
  • 廖应东,冯丽辉,张晓萍
    2014,23(4):86-9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电热连续结晶机是一个重要发明,已成为锡精炼的关键设备。该设备处理工艺先进,但至今仍处于半机械化作业状态。为了研究该设备的控制问题,需建立其动态数学模型。由于影响因素多、耦合性强,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而且许多参数目前仍无在线检测手段,无法采用辨识建模方法来获取动态数学模型。为此,本论文在深入了解其工艺的基础上,应用锡冶金原理及热力学、动力学原理,进行了其动态机理建模研究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达到了令人满意效果。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孙鑫,宁平,唐晓龙,易红宏,周连碧,李凯
    2014,23(4):92-9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云南新平县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采用S型或梅花布点随机布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本文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该地区,最小的为Cu、Hg和Pb,最严重的为Cr,且均属于非污染,尾矿库周边监测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均值污染程度属于安全范畴,污染水平为清洁。而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来评价,Hg元素属于很强生态危害范畴,Ei值为166.21,其余各元素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对于各采样点,除1、2、3号点属于中等生态危害范畴,其余各点为轻微生态危害。对于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该地区的RI值为207.39,达到中等生态危害。总体来说,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被保护较好,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个别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监测,做好监测防治措施。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齐妍洁,张旭
    2014,23(4):97-10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改进了传统的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锌溶液中的钴,并详细探讨了该方法中吸收波长、显色剂用量、消解酸种类和用量、加热时间、络合物稳定性、共存离子等测定条件对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pH=5.5~7.0的HAc-NaAc缓冲液介质中,Co2 与亚硝基R盐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最佳测定波长为530nm。钴的质量浓度0.1~5.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用该方法测定硫酸锌溶液中的钴,其RSD(n=5)≤5.44%,标准回收率为99%~102%。
    采矿与选矿
  • 尹 琨,谭 欣,吴卫国
    摘要: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矿嵌布粒度较细、次生硫化铜含量高、含易浮脉石较多的矿石特点,采用“原矿细磨—预先浮选脱除易浮脉石—硫氧异步混合浮选”流程进行铜钴矿物的浮选回收。采用该技术,可从Cu、Co含量分别为2.98%和0.030%的原矿,获得铜钴精矿含铜28.54%、钴0.14%,铜、钴回收率分别为93.41%、44.47%,较好地实现了铜钴资源的综合回收。
  • 张惠芬,陈文平,张晖
    摘要:
    湖南某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含锡、铜、铁、铅、锌及钨,锡主要以锡石存在,且与矿样中所有矿物均有共生关系,其中部分以极微细粒径与铁矿物和脉石连生。针对原矿性质复杂的特点,采用浮选-磁选-重选工艺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含锡0.678%和含铜0.474%的试样,可以获得锡精矿50.03% Sn,铜精矿16.80% Cu,锡石和铜综合回收率分别为55.69%和78.32%的试验指标,该工艺为此类锡矿石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方法。
  • 叶岳华,孙志健,王立刚
    2014,23(4):10-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该矿石矿物种类繁多,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以及白钨矿等。原矿含WO3为0.19%,属低品位钨矿。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石进行选矿小型试验研究,采用:硫化矿浮选尾矿选钨——白钨粗精矿加温精选——精矿酸浸工艺流程,小型闭路试验结果为:钨精矿含WO362.58%,回收率70.73%。
  • 杨 波,张艮林
    2014,23(4):16-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尾矿中有价矿物品位低、嵌布粒度细和难以高效活化的特点,对含银15.47g/t,Pb、S分别为 0.62%、1.75%的铅尾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不同选矿工艺对比,确定浮选流程较适合于该尾矿中Ag的回收,在较简单的药剂制度下,通过“一粗三精两扫”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Ag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7.09g/t、55.27%的银精矿,其中含Pb5.85%,Pb回收率60.35%,实现了对该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
  • 朴永超,朱阳戈,王中明
    2014,23(4):20-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澳大利亚Watershed白钨重选尾矿含WO30.45%,其中-25μm的微细粒级金属分布率高达83.59%,且含有碳质、云母等易浮脉石,回收较为困难。本文针对此难选矿样进行了白钨浮选回收试验研究,最终以BK416为捕收剂,采用“预先浮选—常温浮选—加温精选”工艺,获得了WO3品位59.13%的钨精矿,选矿回收率65.72%。
  • 杨晓峰,刘全军,胡婷
    2014,23(4):24-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某地多金属硫化矿中主要的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和云母等。原矿入选品位铅4.64%、锌12.23%、铜0.68%、银64.9?10-6。在较佳的分选技术条件下,原矿经采用“铅锌优选浮选”闭路流程选别后,可获得铅精矿产率5.81%、品位61.85%、回收率81.64%;锌精矿产率22.48%、品位50.29%、回收率93.78%的技术经济指标。富集在铅精矿中的银品位567.0?10-6、回收率50.76%,伴生有益元素银也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
  • 刘阅兵
    2014,23(4):28-3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南金山氧化铜矿含铜3.184%,氧化率70.85%,属于高氧化率氧化铜矿石,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采用硫化浮选工艺,通过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流程,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2.087%,回收率为87.06%的良好指标,为开发该铜矿资源奠定了试验基础。
  • 王潇
    2014,23(4):31-3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首先分析了某矿山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构造裂隙分布情况,并对关键区域岩体结构进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裂隙岩体在开挖及回采条件下的应力变化及围岩变形规律,分析得到不同采掘阶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对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 李冬
    2014,23(4):35-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内蒙某铜钼矿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Mo和Cu,其品位分别为0.032%和0.165%;铜、钼的氧化率分别为2.44%、0.92%,为原生硫化矿石。根据矿石的特性和以及嵌布特性与嵌布粒度,试验对比了两种选矿工艺方案,一是“铜钼硫混合浮选”方案,二是“铜钼部分优先浮选-铜钼硫混合浮选”方案;采用铜钼部分优先浮选-铜钼硫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流程,钼粗精矿再磨、多次精选的原则流程。选矿闭路试验所获得的铜精矿产率0.645%,品位21.66%,回收率84.69%;钼精矿产率0.055%,品位46.78%,回收率80.89%。
  • 苏海洋,杨溢,刘磊,李淑芬
    2014,23(4):39-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云南某尾矿库为工程研究对象,利用GeoStudio软件对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坝体在地震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变化以及液化区域、永久变形区域方面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过程中,堆积坝与初期坝交界的中下方出现应力集中,坝体最大水平位移在堆积坝的中下部,堆积坝在震后会出现裂缝并变形,地震造成沉积层大面积液化。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尾矿库稳定性得最小安全系数为1.572,大于规程的标准值,说明该尾矿库在地震工况下是稳定的。
  • 和艳娥,李心一,刘相纯,魏朝爽
    2014,23(4):44-4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以抽出式通风为前提,在实验室建立模拟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给风方式即脉动式给风,旨在通过使用脉动式给风,打破持续给风造成的风流能量平衡,从而加大涡流区的扰动,同时利用烟雾浓度扩散,使烟雾向外运动至风筒的有效吸程中,以提高风筒的作用距离和通风效率,此外,与传统的恒定给风相比,脉动式给风在节能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 袁经中
    2014,23(4):48-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云南卡房新山缓倾斜难选极低品位多金属矿床资源,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小试、连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硫化矿混合浮选-混合浮选精矿铜钼与铋硫分离-铜与钼分离、铋与硫分离;浮硫尾矿抑钙浮钨-白钨粗精矿加温精选”工艺,并完成了日处理3000吨低品位多金属矿生产系统的产业化建设。虽然生产中由于原矿铋和钼品位大幅降低没有生产铋精矿和钼精矿,但仍获得了钨精矿品位50.76%,回收率56.82%,铜精矿品位9.93%,回收率62.33%的生产指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前景。
  • 宁明柳,郭忠林,杨凯,高如高
    2014,23(4):52-5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随着露天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边坡高度逐年加大,逐步形成高陡露天边坡,其采掘生产条件越来越差,采场破坏的概率和边坡安全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给矿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露天矿山最终边坡角是影响矿山投资、成本及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边坡角的确定直接影响露天境界剥采比的确定 ,最终影响到露天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因此,确定一个安全、经济的边坡角非常必要。本文利用ABAQUS对边坡进行力学分析,计算不同边坡角时边坡的安全系数,通过安全系数来得到一个优化的边坡角。
  • 冶金与材料
  • 柳旭,李国勋,宋波,王力军
    2014,23(4):56-5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在KCl-NaCl-K2HfCl6熔盐体系中,对粗铪进行熔盐电解精炼。考察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以及电解质中可溶铪的浓度等实验条件对电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解温度低于810℃时,电解质的挥发损失和铪离子的浓度变化均较小;当阴极电流密度低于0.5A/cm2、电解质中可溶铪的浓度在5.1﹪左右时,有利于得到颗粒较大的金属铪。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电解可得到粒度1mm以上的枝晶状金属铪。
  • 李丕强,徐存英,华一新,李 艳,饶帅,汝娟坚
    2014,23(4):60-6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阴极极化曲线、XRD和SEM研究了氯化胆碱(ChCl)、甜菜碱盐酸盐(BH)两种添加剂对ZnSO4-(NH4)2SO4体系中锌电沉积行为以及锌镀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ChCl添加剂使沉积电位正移,镀层由大而厚的锌片组成,呈(100)和(101)择优取向;而加入BH使沉积电位负移,镀层由薄锌片层层堆积而成,呈(101)择优取向。
  • 李忠岐,尹延西,田丽森,胡志方,江洪林,王力军
    2014,23(4):65-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碘化法制备结晶锆是提纯金属锆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备的结晶锆具有纯度高、气体杂质含量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以海绵锆为原料,通过碘化提纯,制备的金属锆纯度可达到99.9%。本文简述了碘化法生产锆晶棒的原理,并重点对碘化设备和碘化提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刘云峰,陈 滨
    2014,23(4):70-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高效低成本地开发红土镍矿资源以满足逐渐增加的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世界红土镍矿资源现状和特点,并阐述了目前红土镍矿处理的火法工艺、湿法工艺以及其它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同时分析了这些处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开发提供参考。
  • 梁德华,王成彦,张永禄,李强,邢鹏
    2014,23(4):76-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锌烟灰硫酸化焙烧—浸出得到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P204萃铟、丹宁酸沉锗的方法实现了溶液中稀有金属铟、锗的提取。以P204为萃取剂,盐酸溶液为反萃剂,铟的萃取率、反萃率均大于99%。铟萃余液用丹宁酸沉锗,最佳条件下的锗沉淀率大于99%。
  • 秦洁,刘功国,李占军,齐建玲
    2014,23(4):79-8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新西兰钢铁公司、南非海威尔德、中国攀钢资源综合利用中试线分别采用的钒钛矿处理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新西兰钢铁公司和海威尔德采用回转窑直接还原 电炉熔炼DRI 含钒铁水提钒工艺,只能提取钒钛矿中的铁和钒,钛进入熔分渣,TiO2品位低,提取困难。攀钢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 熔分电炉深还原 提钒工艺,熔分过程不外加任何材料,含钛炉渣品位较高,稳定在45%左右,可利用传统的硫酸法提钛,实现了钒钛磁铁矿铁、钒、钛的回收利用,开辟了钒钛矿资源综合利用的一条全新之路。
  • 陈建,朱红波
    2014,23(4):83-8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微波烧结铬铁粉矿的实验工艺进行探索,选取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粘结剂添加量为变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微波加热烧结铬铁粉矿的最佳工艺为烧结温度1100℃,粘结剂加入量2%,烧结时间0min,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抗压强度11000N,落下强度93.91%的烧结产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铬铁粉矿的烧结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设备与自动化
  • 廖应东,冯丽辉,张晓萍
    2014,23(4):86-9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电热连续结晶机是一个重要发明,已成为锡精炼的关键设备。该设备处理工艺先进,但至今仍处于半机械化作业状态。为了研究该设备的控制问题,需建立其动态数学模型。由于影响因素多、耦合性强,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而且许多参数目前仍无在线检测手段,无法采用辨识建模方法来获取动态数学模型。为此,本论文在深入了解其工艺的基础上,应用锡冶金原理及热力学、动力学原理,进行了其动态机理建模研究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达到了令人满意效果。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孙鑫,宁平,唐晓龙,易红宏,周连碧,李凯
    2014,23(4):92-9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云南新平县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采用S型或梅花布点随机布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本文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该地区,最小的为Cu、Hg和Pb,最严重的为Cr,且均属于非污染,尾矿库周边监测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均值污染程度属于安全范畴,污染水平为清洁。而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来评价,Hg元素属于很强生态危害范畴,Ei值为166.21,其余各元素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对于各采样点,除1、2、3号点属于中等生态危害范畴,其余各点为轻微生态危害。对于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该地区的RI值为207.39,达到中等生态危害。总体来说,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被保护较好,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个别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监测,做好监测防治措施。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齐妍洁,张旭
    2014,23(4):97-10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改进了传统的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锌溶液中的钴,并详细探讨了该方法中吸收波长、显色剂用量、消解酸种类和用量、加热时间、络合物稳定性、共存离子等测定条件对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pH=5.5~7.0的HAc-NaAc缓冲液介质中,Co2 与亚硝基R盐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最佳测定波长为530nm。钴的质量浓度0.1~5.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用该方法测定硫酸锌溶液中的钴,其RSD(n=5)≤5.44%,标准回收率为99%~102%。

为了给您提供更优质的网页浏览体验,请使用 Firefox 、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10-63299751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1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kuangye@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905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冶》编辑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