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4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采矿与选矿
  • 陈何,万串串,张达,董凯程
    摘要:
    近年来,数字信息化技术已成社会热点。数字矿山技术发展近二十年来,对提升矿山管理水平及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诸如系统综合性不强、工程地质信息不完善、矿山地压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应用有效性差、矿山开采作业指导的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数字化全信息驱动的安全高效采矿技术思路,即基于矿山地质、矿山地压随采矿作业推进而变化信息的采集、分析,进而对采矿工艺进行相应调整,实现采矿全过程信息闭环管理,为矿山数字化技术升级提供了一种较为系统的解决方案,可作为类似研究及工程项目的技术参考。
  • 黄光球,陆秋琴
    摘要:
    为了解决空气冲击波在尾端具有急转弯的巷道中传播时的波阵面参数计算问题,依据具有空气冲击波传播阻抗的空气冲击波关系式,推导出了井下空气冲击在尾端具有急转弯的巷道中传播时的波阵面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这组公式考虑到了突然转弯巷道结构对冲击波传播所带来的额外影响,能够准确计算出在范围很大、巷道走向变化很大条件下的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传播速度、波阵面后空气流速、空气密度、声速、温度、超压等参数,为控制井下空气冲击波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 蒋 军,侯克鹏,周 杭,谢晋谊
    2016,25(4):11-1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倾斜层状围岩薄矿体在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规律,以永昌铅锌矿矿体为物理试验模型,通过相似模拟材料试验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对在倾斜层状围岩条件下薄矿体地下开挖后覆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力学特性和破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受第一次与第二次开挖影响最大,随着不断的开挖,沿着开挖方向的矿壁不断的变为间隔矿柱,每两次矿体开挖之间水平位移的方向均会发生一次反转;位于矿柱上方的围岩沉降值较小;覆岩水平变形与下沉的方向均指向采空区中心偏下区域;层状岩体由于层间结合力差抗弯能力不强,易引起弯曲折断破坏;采场覆岩相对下沉增量和水平相对位移增量单调递减。
  • 李学民,孙文杰
    2016,25(4):15-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尾矿库运行初期,尾矿沉积滩难以形成,通过修筑人造干滩,能有效解决初期坝下游局部跑浑现象,保证了尾矿库下游的环境安全;通过修筑人造干滩后的调洪演算、渗流及稳定性分析表明,坝体的防洪安全性、渗透安全性及边坡稳定安全性均有所增强。因此,人造干滩在尾矿库的设计、运行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郭万富,刘述忠,李宝铸,吴震宇
    2016,25(4):20-2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组合起泡剂浮选铅锌矿的浮选效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过程中先建立包括浮选指标和成本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再使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算出不同起泡剂对应的综合评价值,进而得到浮选效益较好的起泡剂种类。结果表明:使用组合起泡剂能有效改善铅锌矿浮选效益;本评价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组合药剂或多金属矿的选别问题中。
  • 游志程,陈禄政,刘文博,郑永明
    2016,25(4):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棒介质排列组合对高梯度磁选效果的影响,应用“单元介质分析法”,选择铁品位38.10%的细粒赤铁矿,进行棒介质丝平行与垂直交叉排列组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丝径棒介质比较,不同丝径组合式棒介质可以兼顾对不同粒级磁性矿粒的选择性捕获,有利于提高分选指标,且组合程度越高,提升分选指标越明显;介质丝平行与垂直交叉排列组合各有特点,后者捕获概率大些,但夹杂现象多些,因此精矿产率和铁回收率更高,但精矿品位更低。
  • 冶金与材料
  • 李 云,张立征,靳冉功,刘洪晓,王 云
    2016,25(4):29-3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含砷金矿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固硫固砷预处理工艺提金。结果表明,对低硫精矿在650℃焙烧条件下,添加氧化钙达到精矿中硫砷反应的计量点,即ω(CaO/精矿)=0.12时,固硫率达到75.5%、固砷率达到95.3%;同样,对碱性脉石含量较高的原生金矿,在700℃焙烧条件下,固硫率达到59.4%,固砷率达到82.3%;相应的焙砂进行氰化浸出,其金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循环流态化焙烧强化了焙烧固硫固砷反应,在精矿与原生金矿的焙烧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洁生产
  • 隋丽丽,翟玉春
    2016,25(4):33-3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硫酸铵焙烧法从粉煤灰中提铝,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和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各因素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找到最佳试验条件: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为9:1、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60min,氧化铝的提取率可达到81%。
  • 朱北平,邓志敢,张帆,魏昶,李存兄
    2016,25(4):36-4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我国锌资源储量丰富,含锌矿物中很大一部分以高铁闪锌矿的形式存在,并且其中含有丰富的铟资源。为了综合回收高铁闪锌矿湿法炼锌过程富集于中浸渣中的有价金属,开展了中浸渣和锌精矿的还原酸浸实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硫酸浸出中性浸出渣中以铁酸盐形式残留的锌和铟,同时利用锌精矿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实现锌精矿中锌、铟的同步浸出。研究了锌中浸渣和锌精矿的投料质量比、浸出剂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对锌、铟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220g/L,中浸渣与锌精矿质量比1:0.25,粒度-0.074mm,液固比6mL/g,温度90oC,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锌、铟的浸出率在96%以上,浸出液中95%以上的铁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实现了浸出与还原的同步进行。
  • 廖雪峰,刘钱钱,胡途,陈菓,常晓东,陈沪飞,张利波,彭金辉
    2016,25(4):41-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钛工业对人造金红石品质的要求,进行高钛渣常规氧化焙烧实验,考察不同焙烧温度下高钛渣样品重量变化、二氧化钛品位、脱硫和脱碳效果。结果表明高钛渣在常规焙烧条件下主要发生低价金属氧化物的氧化反应,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氧化反应越容易进行,因此样品重量增重越明显,同时二氧化钛品位由于样品总重量的增加而显下降趋势,而杂质中的硫和碳在高温下与氧结合生成SO2、CO和CO2逸出。
  • 刘朋,王为振,陈学辉,刘文君
    2016,25(4):45-4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针对甘肃某含砷、含锑难处理金精矿,通过“锑浸-两段焙烧”脱锑、脱砷,然后进行氰化提金,考察了锑浸条件和焙烧条件对脱锑、脱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后条件下,含砷、含锑难处理金精矿的脱砷、脱锑率分别达到78.59%、93.8%,然后通过氰化浸出工艺提金,金的回收率可从48%提高到92.3%。
  • 黄丽娟,姜亚雄,聂祖明,周韶,杨同正,朱坤
    2016,25(4):48-5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南某金精矿经过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石为含金氧化矿-石英脉型岩金矿。金品位为38.23g/t,银品位为28.82g/t,金银可以一起进行综合回收,Cu、As、Sb等杂质元素含量不高,碳含量较高,它的存在将会对金、银的浸出带来不利影响。经试验发现采用直接氰化搅拌浸出可以获得金浸出率为93.12%的良好指标。
  • 党威武
    2016,25(4):53-5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氧化锌(ZnO)是一种优良半导体材料,一维纳米结构ZnO因其极大地应用前景,更是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本文归纳、分析一维纳米ZnO的气相、液相、固相三类制备方法及其生长机理,深刻剖析气相制备方法的三种生长机制及其研究概况,为实现一维纳米ZnO的可控制备提供研究基础,对一维纳米ZnO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设备与自动化
  • 于亚笛,台广锋,万用波,吴萌,卢亚平
    2016,25(4):56-6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针对油田污废水处理过程中pH值控制不稳定、干扰强、滞后大的特点,应用免疫控制策略,增强控制过程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稳定性。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控制器进行在线优化,实现了控制过程的自调节、自整定。实验比较了该方法与基于ITAE(Integral Time Absolute Error)指标优化的PID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在抗干扰、稳定性、跟踪响应方面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 廖波兰,刘新力,宁国忠,卢亚平,王小宝
    2016,25(4):61-6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石油压裂液用交联液配制工艺及装置,解决了目前交联液配制工艺流程原始落后、配液质量差的问题。本装置已成功在西部钻探配液站中成功工程化应用,投产运行一个月内配制交联液700余方,交联液性能良好,指标稳定可控。
  • 郝鹏宇,黄宋魏,和丽芳,葛鹏,司绪,张元元
    2016,25(4):64-6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降低皮带跑偏、张力变化对电子皮带秤检测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由多个秤体、多个前置放大电路、AVR单片机系统电路、LCD显示屏、触摸键盘、测速器等组成的分布式电子皮带秤。尤其适用于运输皮带较长和皮带张力变化较大情况下的物料流量检测。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应国民,李庆超,阴树标,陈雯
    2016,25(4):68-7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在分析铜冶炼污酸成分、危害等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铜冶炼污酸处理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污酸处理方法主要有硫化法、石灰-铁盐法、膜处理法、树脂法、生物法、稀硫酸浓缩法等。但传统的污酸处理方法仅能满足污酸达标排放的目的,而且处理过程中会伴生渣量大、产生二次污染、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铜冶炼污酸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应为:1、降低水的硬度;2、氟、氯元素进行深度处理;3、砷等重金属和稀酸回收和再利用;4、减少二次污染。
  • 张儒,陈新
    2016,25(4):73-7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黄腾峡大道工程地下水样进行腐蚀性检测,从场地环境类型、地层渗透性和水对钢筋腐蚀性3个方面对黄腾峡大道地下水腐蚀性进行初步评价,基本判定地下水腐蚀性级别为微腐蚀。运用AHP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到影响因素总权重排序表,对黄腾峡大道工程地下水腐蚀性有针对性的防护和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李艳峰
    2016,25(4):77-7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TVG21航线获取的大洋热液沉积物选矿尾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该尾矿中有价金属元素为Cu损失严重,为6.06%。铜矿物是以氯铜矿为主,另有微量的铜的硫化物矿物,其中氯铜矿多以单体形式损失,其他硫化铜矿物以细粒、微粒包裹体形式赋存在滑石等脉石中。尾矿中的Cu浮选-重选回收效果差,需采用湿法冶金等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回收。
  • 杨春林,王飞
    2016,25(4):80-8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磷酸铁锂中的残余硫含量。研究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称样量和助熔剂加入顺序及用量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0%-103.0%。
  • 王明燕
    2016,25(4):84-8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出发,查明了四川某铌钽矿中Nb2O5的品位为0.065%,Ta2O5为0.0034%。铌主要赋存在烧绿石中,部分分布在褐钇铌矿中,少量分布在铌锰矿、铌钙矿、铈铌钙钛矿等矿物中;钽主要赋存在烧绿石等含铌矿物中。重要矿物烧绿石的粒度以细粒为主,其中-0.074mm占77.43%。研究表明,该矿铌钽品位较低,赋存状态多样,嵌布粒度细,属于低品位难选矿石。
    采矿与选矿
  • 陈何,万串串,张达,董凯程
    摘要:
    近年来,数字信息化技术已成社会热点。数字矿山技术发展近二十年来,对提升矿山管理水平及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诸如系统综合性不强、工程地质信息不完善、矿山地压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应用有效性差、矿山开采作业指导的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数字化全信息驱动的安全高效采矿技术思路,即基于矿山地质、矿山地压随采矿作业推进而变化信息的采集、分析,进而对采矿工艺进行相应调整,实现采矿全过程信息闭环管理,为矿山数字化技术升级提供了一种较为系统的解决方案,可作为类似研究及工程项目的技术参考。
  • 黄光球,陆秋琴
    摘要:
    为了解决空气冲击波在尾端具有急转弯的巷道中传播时的波阵面参数计算问题,依据具有空气冲击波传播阻抗的空气冲击波关系式,推导出了井下空气冲击在尾端具有急转弯的巷道中传播时的波阵面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这组公式考虑到了突然转弯巷道结构对冲击波传播所带来的额外影响,能够准确计算出在范围很大、巷道走向变化很大条件下的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传播速度、波阵面后空气流速、空气密度、声速、温度、超压等参数,为控制井下空气冲击波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 蒋 军,侯克鹏,周 杭,谢晋谊
    2016,25(4):11-1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倾斜层状围岩薄矿体在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规律,以永昌铅锌矿矿体为物理试验模型,通过相似模拟材料试验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对在倾斜层状围岩条件下薄矿体地下开挖后覆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力学特性和破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受第一次与第二次开挖影响最大,随着不断的开挖,沿着开挖方向的矿壁不断的变为间隔矿柱,每两次矿体开挖之间水平位移的方向均会发生一次反转;位于矿柱上方的围岩沉降值较小;覆岩水平变形与下沉的方向均指向采空区中心偏下区域;层状岩体由于层间结合力差抗弯能力不强,易引起弯曲折断破坏;采场覆岩相对下沉增量和水平相对位移增量单调递减。
  • 李学民,孙文杰
    2016,25(4):15-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尾矿库运行初期,尾矿沉积滩难以形成,通过修筑人造干滩,能有效解决初期坝下游局部跑浑现象,保证了尾矿库下游的环境安全;通过修筑人造干滩后的调洪演算、渗流及稳定性分析表明,坝体的防洪安全性、渗透安全性及边坡稳定安全性均有所增强。因此,人造干滩在尾矿库的设计、运行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郭万富,刘述忠,李宝铸,吴震宇
    2016,25(4):20-2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组合起泡剂浮选铅锌矿的浮选效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过程中先建立包括浮选指标和成本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再使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算出不同起泡剂对应的综合评价值,进而得到浮选效益较好的起泡剂种类。结果表明:使用组合起泡剂能有效改善铅锌矿浮选效益;本评价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组合药剂或多金属矿的选别问题中。
  • 游志程,陈禄政,刘文博,郑永明
    2016,25(4):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棒介质排列组合对高梯度磁选效果的影响,应用“单元介质分析法”,选择铁品位38.10%的细粒赤铁矿,进行棒介质丝平行与垂直交叉排列组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丝径棒介质比较,不同丝径组合式棒介质可以兼顾对不同粒级磁性矿粒的选择性捕获,有利于提高分选指标,且组合程度越高,提升分选指标越明显;介质丝平行与垂直交叉排列组合各有特点,后者捕获概率大些,但夹杂现象多些,因此精矿产率和铁回收率更高,但精矿品位更低。
  • 冶金与材料
  • 李 云,张立征,靳冉功,刘洪晓,王 云
    2016,25(4):29-3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含砷金矿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固硫固砷预处理工艺提金。结果表明,对低硫精矿在650℃焙烧条件下,添加氧化钙达到精矿中硫砷反应的计量点,即ω(CaO/精矿)=0.12时,固硫率达到75.5%、固砷率达到95.3%;同样,对碱性脉石含量较高的原生金矿,在700℃焙烧条件下,固硫率达到59.4%,固砷率达到82.3%;相应的焙砂进行氰化浸出,其金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循环流态化焙烧强化了焙烧固硫固砷反应,在精矿与原生金矿的焙烧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洁生产
  • 隋丽丽,翟玉春
    2016,25(4):33-3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硫酸铵焙烧法从粉煤灰中提铝,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和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各因素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找到最佳试验条件: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为9:1、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60min,氧化铝的提取率可达到81%。
  • 朱北平,邓志敢,张帆,魏昶,李存兄
    2016,25(4):36-4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我国锌资源储量丰富,含锌矿物中很大一部分以高铁闪锌矿的形式存在,并且其中含有丰富的铟资源。为了综合回收高铁闪锌矿湿法炼锌过程富集于中浸渣中的有价金属,开展了中浸渣和锌精矿的还原酸浸实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硫酸浸出中性浸出渣中以铁酸盐形式残留的锌和铟,同时利用锌精矿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实现锌精矿中锌、铟的同步浸出。研究了锌中浸渣和锌精矿的投料质量比、浸出剂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对锌、铟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220g/L,中浸渣与锌精矿质量比1:0.25,粒度-0.074mm,液固比6mL/g,温度90oC,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锌、铟的浸出率在96%以上,浸出液中95%以上的铁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实现了浸出与还原的同步进行。
  • 廖雪峰,刘钱钱,胡途,陈菓,常晓东,陈沪飞,张利波,彭金辉
    2016,25(4):41-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钛工业对人造金红石品质的要求,进行高钛渣常规氧化焙烧实验,考察不同焙烧温度下高钛渣样品重量变化、二氧化钛品位、脱硫和脱碳效果。结果表明高钛渣在常规焙烧条件下主要发生低价金属氧化物的氧化反应,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氧化反应越容易进行,因此样品重量增重越明显,同时二氧化钛品位由于样品总重量的增加而显下降趋势,而杂质中的硫和碳在高温下与氧结合生成SO2、CO和CO2逸出。
  • 刘朋,王为振,陈学辉,刘文君
    2016,25(4):45-4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针对甘肃某含砷、含锑难处理金精矿,通过“锑浸-两段焙烧”脱锑、脱砷,然后进行氰化提金,考察了锑浸条件和焙烧条件对脱锑、脱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后条件下,含砷、含锑难处理金精矿的脱砷、脱锑率分别达到78.59%、93.8%,然后通过氰化浸出工艺提金,金的回收率可从48%提高到92.3%。
  • 黄丽娟,姜亚雄,聂祖明,周韶,杨同正,朱坤
    2016,25(4):48-5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南某金精矿经过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石为含金氧化矿-石英脉型岩金矿。金品位为38.23g/t,银品位为28.82g/t,金银可以一起进行综合回收,Cu、As、Sb等杂质元素含量不高,碳含量较高,它的存在将会对金、银的浸出带来不利影响。经试验发现采用直接氰化搅拌浸出可以获得金浸出率为93.12%的良好指标。
  • 党威武
    2016,25(4):53-5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氧化锌(ZnO)是一种优良半导体材料,一维纳米结构ZnO因其极大地应用前景,更是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本文归纳、分析一维纳米ZnO的气相、液相、固相三类制备方法及其生长机理,深刻剖析气相制备方法的三种生长机制及其研究概况,为实现一维纳米ZnO的可控制备提供研究基础,对一维纳米ZnO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设备与自动化
  • 于亚笛,台广锋,万用波,吴萌,卢亚平
    2016,25(4):56-6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针对油田污废水处理过程中pH值控制不稳定、干扰强、滞后大的特点,应用免疫控制策略,增强控制过程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稳定性。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控制器进行在线优化,实现了控制过程的自调节、自整定。实验比较了该方法与基于ITAE(Integral Time Absolute Error)指标优化的PID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在抗干扰、稳定性、跟踪响应方面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 廖波兰,刘新力,宁国忠,卢亚平,王小宝
    2016,25(4):61-6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石油压裂液用交联液配制工艺及装置,解决了目前交联液配制工艺流程原始落后、配液质量差的问题。本装置已成功在西部钻探配液站中成功工程化应用,投产运行一个月内配制交联液700余方,交联液性能良好,指标稳定可控。
  • 郝鹏宇,黄宋魏,和丽芳,葛鹏,司绪,张元元
    2016,25(4):64-6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降低皮带跑偏、张力变化对电子皮带秤检测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由多个秤体、多个前置放大电路、AVR单片机系统电路、LCD显示屏、触摸键盘、测速器等组成的分布式电子皮带秤。尤其适用于运输皮带较长和皮带张力变化较大情况下的物料流量检测。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应国民,李庆超,阴树标,陈雯
    2016,25(4):68-7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在分析铜冶炼污酸成分、危害等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铜冶炼污酸处理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污酸处理方法主要有硫化法、石灰-铁盐法、膜处理法、树脂法、生物法、稀硫酸浓缩法等。但传统的污酸处理方法仅能满足污酸达标排放的目的,而且处理过程中会伴生渣量大、产生二次污染、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铜冶炼污酸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应为:1、降低水的硬度;2、氟、氯元素进行深度处理;3、砷等重金属和稀酸回收和再利用;4、减少二次污染。
  • 张儒,陈新
    2016,25(4):73-7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黄腾峡大道工程地下水样进行腐蚀性检测,从场地环境类型、地层渗透性和水对钢筋腐蚀性3个方面对黄腾峡大道地下水腐蚀性进行初步评价,基本判定地下水腐蚀性级别为微腐蚀。运用AHP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到影响因素总权重排序表,对黄腾峡大道工程地下水腐蚀性有针对性的防护和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李艳峰
    2016,25(4):77-7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TVG21航线获取的大洋热液沉积物选矿尾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该尾矿中有价金属元素为Cu损失严重,为6.06%。铜矿物是以氯铜矿为主,另有微量的铜的硫化物矿物,其中氯铜矿多以单体形式损失,其他硫化铜矿物以细粒、微粒包裹体形式赋存在滑石等脉石中。尾矿中的Cu浮选-重选回收效果差,需采用湿法冶金等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回收。
  • 杨春林,王飞
    2016,25(4):80-8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磷酸铁锂中的残余硫含量。研究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称样量和助熔剂加入顺序及用量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0%-103.0%。
  • 王明燕
    2016,25(4):84-8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出发,查明了四川某铌钽矿中Nb2O5的品位为0.065%,Ta2O5为0.0034%。铌主要赋存在烧绿石中,部分分布在褐钇铌矿中,少量分布在铌锰矿、铌钙矿、铈铌钙钛矿等矿物中;钽主要赋存在烧绿石等含铌矿物中。重要矿物烧绿石的粒度以细粒为主,其中-0.074mm占77.43%。研究表明,该矿铌钽品位较低,赋存状态多样,嵌布粒度细,属于低品位难选矿石。
    采矿与选矿
  • 陈何,万串串,张达,董凯程
    摘要:
    近年来,数字信息化技术已成社会热点。数字矿山技术发展近二十年来,对提升矿山管理水平及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诸如系统综合性不强、工程地质信息不完善、矿山地压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应用有效性差、矿山开采作业指导的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数字化全信息驱动的安全高效采矿技术思路,即基于矿山地质、矿山地压随采矿作业推进而变化信息的采集、分析,进而对采矿工艺进行相应调整,实现采矿全过程信息闭环管理,为矿山数字化技术升级提供了一种较为系统的解决方案,可作为类似研究及工程项目的技术参考。
  • 黄光球,陆秋琴
    摘要:
    为了解决空气冲击波在尾端具有急转弯的巷道中传播时的波阵面参数计算问题,依据具有空气冲击波传播阻抗的空气冲击波关系式,推导出了井下空气冲击在尾端具有急转弯的巷道中传播时的波阵面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这组公式考虑到了突然转弯巷道结构对冲击波传播所带来的额外影响,能够准确计算出在范围很大、巷道走向变化很大条件下的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传播速度、波阵面后空气流速、空气密度、声速、温度、超压等参数,为控制井下空气冲击波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 蒋 军,侯克鹏,周 杭,谢晋谊
    2016,25(4):11-1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倾斜层状围岩薄矿体在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规律,以永昌铅锌矿矿体为物理试验模型,通过相似模拟材料试验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对在倾斜层状围岩条件下薄矿体地下开挖后覆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力学特性和破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受第一次与第二次开挖影响最大,随着不断的开挖,沿着开挖方向的矿壁不断的变为间隔矿柱,每两次矿体开挖之间水平位移的方向均会发生一次反转;位于矿柱上方的围岩沉降值较小;覆岩水平变形与下沉的方向均指向采空区中心偏下区域;层状岩体由于层间结合力差抗弯能力不强,易引起弯曲折断破坏;采场覆岩相对下沉增量和水平相对位移增量单调递减。
  • 李学民,孙文杰
    2016,25(4):15-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尾矿库运行初期,尾矿沉积滩难以形成,通过修筑人造干滩,能有效解决初期坝下游局部跑浑现象,保证了尾矿库下游的环境安全;通过修筑人造干滩后的调洪演算、渗流及稳定性分析表明,坝体的防洪安全性、渗透安全性及边坡稳定安全性均有所增强。因此,人造干滩在尾矿库的设计、运行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郭万富,刘述忠,李宝铸,吴震宇
    2016,25(4):20-2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组合起泡剂浮选铅锌矿的浮选效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过程中先建立包括浮选指标和成本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再使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算出不同起泡剂对应的综合评价值,进而得到浮选效益较好的起泡剂种类。结果表明:使用组合起泡剂能有效改善铅锌矿浮选效益;本评价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组合药剂或多金属矿的选别问题中。
  • 游志程,陈禄政,刘文博,郑永明
    2016,25(4):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棒介质排列组合对高梯度磁选效果的影响,应用“单元介质分析法”,选择铁品位38.10%的细粒赤铁矿,进行棒介质丝平行与垂直交叉排列组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丝径棒介质比较,不同丝径组合式棒介质可以兼顾对不同粒级磁性矿粒的选择性捕获,有利于提高分选指标,且组合程度越高,提升分选指标越明显;介质丝平行与垂直交叉排列组合各有特点,后者捕获概率大些,但夹杂现象多些,因此精矿产率和铁回收率更高,但精矿品位更低。
  • 冶金与材料
  • 李 云,张立征,靳冉功,刘洪晓,王 云
    2016,25(4):29-3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含砷金矿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固硫固砷预处理工艺提金。结果表明,对低硫精矿在650℃焙烧条件下,添加氧化钙达到精矿中硫砷反应的计量点,即ω(CaO/精矿)=0.12时,固硫率达到75.5%、固砷率达到95.3%;同样,对碱性脉石含量较高的原生金矿,在700℃焙烧条件下,固硫率达到59.4%,固砷率达到82.3%;相应的焙砂进行氰化浸出,其金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循环流态化焙烧强化了焙烧固硫固砷反应,在精矿与原生金矿的焙烧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洁生产
  • 隋丽丽,翟玉春
    2016,25(4):33-3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硫酸铵焙烧法从粉煤灰中提铝,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和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各因素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找到最佳试验条件:硫酸铵与粉煤灰质量比为9:1、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60min,氧化铝的提取率可达到81%。
  • 朱北平,邓志敢,张帆,魏昶,李存兄
    2016,25(4):36-4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我国锌资源储量丰富,含锌矿物中很大一部分以高铁闪锌矿的形式存在,并且其中含有丰富的铟资源。为了综合回收高铁闪锌矿湿法炼锌过程富集于中浸渣中的有价金属,开展了中浸渣和锌精矿的还原酸浸实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硫酸浸出中性浸出渣中以铁酸盐形式残留的锌和铟,同时利用锌精矿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实现锌精矿中锌、铟的同步浸出。研究了锌中浸渣和锌精矿的投料质量比、浸出剂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对锌、铟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220g/L,中浸渣与锌精矿质量比1:0.25,粒度-0.074mm,液固比6mL/g,温度90oC,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锌、铟的浸出率在96%以上,浸出液中95%以上的铁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实现了浸出与还原的同步进行。
  • 廖雪峰,刘钱钱,胡途,陈菓,常晓东,陈沪飞,张利波,彭金辉
    2016,25(4):41-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钛工业对人造金红石品质的要求,进行高钛渣常规氧化焙烧实验,考察不同焙烧温度下高钛渣样品重量变化、二氧化钛品位、脱硫和脱碳效果。结果表明高钛渣在常规焙烧条件下主要发生低价金属氧化物的氧化反应,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氧化反应越容易进行,因此样品重量增重越明显,同时二氧化钛品位由于样品总重量的增加而显下降趋势,而杂质中的硫和碳在高温下与氧结合生成SO2、CO和CO2逸出。
  • 刘朋,王为振,陈学辉,刘文君
    2016,25(4):45-4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针对甘肃某含砷、含锑难处理金精矿,通过“锑浸-两段焙烧”脱锑、脱砷,然后进行氰化提金,考察了锑浸条件和焙烧条件对脱锑、脱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后条件下,含砷、含锑难处理金精矿的脱砷、脱锑率分别达到78.59%、93.8%,然后通过氰化浸出工艺提金,金的回收率可从48%提高到92.3%。
  • 黄丽娟,姜亚雄,聂祖明,周韶,杨同正,朱坤
    2016,25(4):48-5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南某金精矿经过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石为含金氧化矿-石英脉型岩金矿。金品位为38.23g/t,银品位为28.82g/t,金银可以一起进行综合回收,Cu、As、Sb等杂质元素含量不高,碳含量较高,它的存在将会对金、银的浸出带来不利影响。经试验发现采用直接氰化搅拌浸出可以获得金浸出率为93.12%的良好指标。
  • 党威武
    2016,25(4):53-5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氧化锌(ZnO)是一种优良半导体材料,一维纳米结构ZnO因其极大地应用前景,更是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本文归纳、分析一维纳米ZnO的气相、液相、固相三类制备方法及其生长机理,深刻剖析气相制备方法的三种生长机制及其研究概况,为实现一维纳米ZnO的可控制备提供研究基础,对一维纳米ZnO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设备与自动化
  • 于亚笛,台广锋,万用波,吴萌,卢亚平
    2016,25(4):56-6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针对油田污废水处理过程中pH值控制不稳定、干扰强、滞后大的特点,应用免疫控制策略,增强控制过程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稳定性。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控制器进行在线优化,实现了控制过程的自调节、自整定。实验比较了该方法与基于ITAE(Integral Time Absolute Error)指标优化的PID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在抗干扰、稳定性、跟踪响应方面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 廖波兰,刘新力,宁国忠,卢亚平,王小宝
    2016,25(4):61-6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石油压裂液用交联液配制工艺及装置,解决了目前交联液配制工艺流程原始落后、配液质量差的问题。本装置已成功在西部钻探配液站中成功工程化应用,投产运行一个月内配制交联液700余方,交联液性能良好,指标稳定可控。
  • 郝鹏宇,黄宋魏,和丽芳,葛鹏,司绪,张元元
    2016,25(4):64-6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降低皮带跑偏、张力变化对电子皮带秤检测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由多个秤体、多个前置放大电路、AVR单片机系统电路、LCD显示屏、触摸键盘、测速器等组成的分布式电子皮带秤。尤其适用于运输皮带较长和皮带张力变化较大情况下的物料流量检测。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应国民,李庆超,阴树标,陈雯
    2016,25(4):68-7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在分析铜冶炼污酸成分、危害等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铜冶炼污酸处理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污酸处理方法主要有硫化法、石灰-铁盐法、膜处理法、树脂法、生物法、稀硫酸浓缩法等。但传统的污酸处理方法仅能满足污酸达标排放的目的,而且处理过程中会伴生渣量大、产生二次污染、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铜冶炼污酸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应为:1、降低水的硬度;2、氟、氯元素进行深度处理;3、砷等重金属和稀酸回收和再利用;4、减少二次污染。
  • 张儒,陈新
    2016,25(4):73-7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黄腾峡大道工程地下水样进行腐蚀性检测,从场地环境类型、地层渗透性和水对钢筋腐蚀性3个方面对黄腾峡大道地下水腐蚀性进行初步评价,基本判定地下水腐蚀性级别为微腐蚀。运用AHP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到影响因素总权重排序表,对黄腾峡大道工程地下水腐蚀性有针对性的防护和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李艳峰
    2016,25(4):77-7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TVG21航线获取的大洋热液沉积物选矿尾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该尾矿中有价金属元素为Cu损失严重,为6.06%。铜矿物是以氯铜矿为主,另有微量的铜的硫化物矿物,其中氯铜矿多以单体形式损失,其他硫化铜矿物以细粒、微粒包裹体形式赋存在滑石等脉石中。尾矿中的Cu浮选-重选回收效果差,需采用湿法冶金等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回收。
  • 杨春林,王飞
    2016,25(4):80-8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磷酸铁锂中的残余硫含量。研究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称样量和助熔剂加入顺序及用量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0%-103.0%。
  • 王明燕
    2016,25(4):84-8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出发,查明了四川某铌钽矿中Nb2O5的品位为0.065%,Ta2O5为0.0034%。铌主要赋存在烧绿石中,部分分布在褐钇铌矿中,少量分布在铌锰矿、铌钙矿、铈铌钙钛矿等矿物中;钽主要赋存在烧绿石等含铌矿物中。重要矿物烧绿石的粒度以细粒为主,其中-0.074mm占77.43%。研究表明,该矿铌钽品位较低,赋存状态多样,嵌布粒度细,属于低品位难选矿石。

为了给您提供更优质的网页浏览体验,请使用 Firefox 、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10-63299751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1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kuangye@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905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冶》编辑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