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4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采矿与选矿
  • 吴海祥,邵延海,张铂华,何 浩
    摘要:
    铜硫矿石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其高效利用和实现绿色环保工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介绍了铜硫分离浮选过程中难免离子的负面影响和贵金属回收率低等难点,以及常规铜硫分离工艺的优缺点。重点涉及近年来低碱度条件下,铜硫分离抑制剂与捕收剂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药剂进行了展望。
  • 张倩,陈辰,王文才,赵永刚,崔凌霄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X荧光对Th的预富集试验研究。对使用X荧光拣选机富集到的富钍矿石经过XRD、扫描电镜以及手持X-ray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确定了X荧光识别钍的准确性,并得到了钍元素一般赋存于稀土矿物中,如氟碳铈矿,独居石,并发现使用X荧光可以富集钍的独立矿物“铁钍石”。之后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矿石分选机拣选,阈值为0.3时拣选出的含钍矿物的品位提高了2.34倍,钍的回收率达到18%,并确定了阈值与品位的对应关系,确定阈值为0.4时分选效果最好。这不仅直接降低了进入选冶流程中矿石的放射性,还为钍的提纯提供了预富集技术。
  • 杨韧华
    摘要:
    本文研究了新型螺旋线进料体旋流器在德兴铜矿尾矿回收厂的使用效果,与传统的渐开线式旋流器相比,新型旋流器能够减少旋流器入料口阻力,并实现预先分级作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线进料体旋流器的分级质效率高于传统旋流器分级质效率7.96个百分点,效率曲线陡度指数高0.044个百分点,溢流中-74μm含量提高了7个百分点。
  • 莫峰,谢贤,童雄,欧乐明,兰希雄
    摘要:
    都龙锌锡多金属矿中锡石嵌布粒度细、含泥量高,属于难回收的锡石资源。为了提高细粒锡石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本试验研究采用脱泥-浮选工艺,筛选出高效抑制剂OL-1C,有效改变了锡石浮选给矿中镁质脉石和矿泥的可浮性,降低其进入浮选精矿的几率,较好地解决了细粒锡石浮选精矿品位偏低、含泥量大等问题,显著提高了锡石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通过添加高效抑制剂OL-1C 20g/t,锡石浮选精矿中Sn品位提高了2.54%,回收率提高了0.74%。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甘文,张鑫,舒波,刘大方,任军祥,李博
    摘要:
    摘要:砷是铜冶炼原料中的一种有害元素,砷的化合物存在于不同的冶炼产物中,并且砷的氧化物易挥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掌握铜艾萨法冶炼过程中砷分布以及回收工艺是实现砷无害化的关键。通过对艾萨法铜冶工艺中砷元素在投入和产出物料中的占比进行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其进入到烟尘和硫酸系统中的砷分别占总投入砷量的76.86%和5.54%;结合砷在艾萨法冶炼过程分布特点,介绍了近些年来从含砷烟尘和污酸中处理脱出收砷的一些工艺方法,主要包括火法工艺、湿法工艺、火法-湿法联合工艺及生物法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含砷烟尘和污酸废水提出了真空还原预热脱砷、低温硫化深度脱砷,污酸废水脱砷溶液结合生物法进行进一步的脱砷的新思路。
  • 采矿与选矿
  • 吴雅菡,童雄,谢贤,张胜东,李博琦
    摘要:
    为高效利用我国钨矿资源,针对云南文山都龙低品位钨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并优化了试验流程。该钨矿WO3品位为0.98%,结构复杂,伴生脉石矿物钙含量较高,属于难处理钨矿石。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及精选温度对钨矿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矿细度为-74μm占75%,采用碳酸钠(Na2CO3)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LKY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经过“预脱硫—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二次扫选”的全流程闭路浮选试验,最终获得品位为64.65%,回收率为88.82%的钨精矿,较好地回收了该钨矿。
  • 朱福兴,李亮,焦钰,张达富,马尚润,邱克辉
    摘要:
    攀西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铁、钒、钛等重要战略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采、选、冶的铁、钒及钛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了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但存在资源利用水平不高、部分有用资源未提取等技术难题,目前铁、钒和钛三种资源利用率分别为70%、41%和21%,尚未实现钴、镍、铬、钪等宝贵金属的利用。本文结合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矿物学特性对该矿的选矿技术现状进行综述,表明钒钛磁铁矿通过“阶段磨矿、阶段选别”选矿方式获得铁精矿和选铁尾矿,选铁尾矿再经过高梯度强磁选-重选-浮选-电选流程获得钛精矿,钒和铬元素以类质同象性质进入铁精矿中;通过不断的优化和开发新型选矿工艺,利于实现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绿色高效综合利用。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向小平,朱梦飞,李东升,石楚刚,韦振宁
    摘要:
    为探究还原时间、还原温度、还原剂比例、PS塑料替代还原剂比例对赤泥团块还原提铁的影响,进行了直接还原提铁实验和矿相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还原剂配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赤泥直接还原提铁效率,但过量的还原剂会对还原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恶化还原产物指标;利用PS塑料替代焦粉作为还原剂,在一定范围内对赤泥的还原提铁有促进作用,能够改善产物铁晶粒的分布状态和结晶条件,促进铁晶粒向大颗粒连晶状发展,得到质量更高的还原产物;当还原温度为1150 ℃,还原时间为30 min,还原剂配入比例为20%,PS塑料替代还原剂比例为40%的条件下,赤泥团块能够得到最优的回收利用效果。
  • 尚锦燕
    摘要:
    某铜冶炼炉灰中含有铅、镍、铜等金属元素,为了利用炉灰中的镍,需要降低炉灰中铅含量,以便将炉灰返回冶炼系统回用。通过采用磁选、螺旋溜槽、旋流器、细筛以及旋流器-细筛组合筛分的方式进行除铅试验研究,最终选择旋流器-细筛组合筛分为最佳除铅方案,在原料含铅2.04%的条件下,达到了富铅产物铅富集比2.67倍,铅回收率92.30%,镍回收率31.67%,低铅产物含铅0.24%的指标,低铅产物可以进冶炼系统回收。
  • 设备与自动化
  • 张元清,战凯,郭鑫,高泽宇,赵晓燕
    摘要:
    以多刚体运动学为基础建立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正转六连杆机构运动学方程,推导出基于矩阵的工作装置速度、加速度等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铲斗斗尖与两油缸行程间的数学关系式。同时对该铲斗斗刃运动轨迹方程进行分解换算,并与实车铲装轨迹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铲斗斗刃的位置与动臂油缸和铲斗油缸的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为铲装曲线的设计提供数学依据,并为其运动学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 冶金与材料
  • 常龙娇,曹诗圆,罗绍华
    摘要:
    以低品位红土镍矿碱式水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硅酸钠滤液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粉体,考察了硫酸浓度、熟化时间、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PEG种类对二氧化硅粒径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布对制得的二氧化硅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硫酸浓度为10%,熟化温度为70 °C,熟化时间为1 h,搅拌速度为600 r/min,当表面活性剂种类选用PEG400时所制得的二氧化硅粒径相对较小,约为200 nm,球形度较好。
  • 张锋,王华,王宇,王恒
    摘要:
    铜米直接电解工艺是一种高铜回收率、高电流效率的废铜线材回收方法。针对直接电解铜米工艺的优缺点,提出并开展了使用阳极框(钛篮)电解铜米冷压块工艺生产阴极铜的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温度升高时,电流效率升高但阴极铜质量下降;提高电解液循环速度时,数量较多铜粉颗粒被带至阴极表面,造成阴极铜质量下降;增加阴极电流密度,阳极产生大量的铜粉颗粒并在框内聚集,对阴极铜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温度40 ℃,电解液循环速度14 L/h,阴极电流密度200 A/m2的工艺条件下直接电解48 h,可以得到表面致密的阴极铜产品,阴极电路效率为93.15 %,阴极铜沉积速率为1.39 g/h。
  • 胡智润,秦绍学,潘辉,朱北平
    摘要:
    本文简述了某湿法炼锌厂以含铟酸性溶液为原料,采用石灰二段中和工艺富集回收溶液中的铟,着重指出该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预中和渣含铟损失高、预中和底流矿浆难过滤及中和沉铟底流矿浆难过滤的问题。通过把预中和石灰石浆由直管加入改为盘管加入、按35→25→15→10g/L梯度控制预中和酸度及合理配料降低预中和前液的铁离子浓度,可降低预中和石膏渣含铟~100g/t,并能改善预中和矿浆的过滤性能;通过把中和沉铟pH由4.6提高至5.0并稳定控制、增加一个中和沉铟槽延长中和沉铟反应时间,改善了中和沉铟矿浆的过滤性能。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杨德明,李 飞,邢晴晴,铁 颖
    摘要:
    青海省五龙沟金矿原矿石经化学多元素分析金品位为2.32g/t,原矿品位较低,选矿厂生产中金的浮选回收率仅为75%左右,为了明确该原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有效提升选矿厂浮选回收率等选矿技术指标,进一步实现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选矿厂堆场原矿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从而查明了该矿石各元素含量、矿物组成、矿石中金及其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和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有害元素砷和碳含量相对较高;原矿中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其次为赤、褐铁矿、臭葱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大量的石英和绢云母,其次为碳酸盐矿物、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中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臭葱石,其中黄铁矿嵌布粒度以中粗粒为主,黄铁矿-0.64mm~+0.04mm粒级占86.95%,毒砂嵌布粒度以中细粒为主,-0.160mm~+0.01mm粒级占90.09%。矿石中金的粒度极细,可见金的粒度绝大多数在10um以下,小于0.02mm的金粒占86%以上。因此,该原矿矿石属于微细粒-超微细粒含砷、碳的极难选冶金矿石。
  • 冶金与材料
  • 李衍林,李旻廷,魏昶,李兴彬,邓志敢
    摘要:
    针对不锈钢酸洗废水蒸发结晶渣含铁、硫酸、镍和铬的特点,采用溶解?结晶?纯化工艺,实现结晶渣中铁与镍铬的分离。研究表明,结晶渣中铁主要以FeSO4?H2O形式存在。温度和初始铁浓度是影响硫酸亚铁结晶效率和纯度的重要因素,随着结晶温度降低和初始铁浓度的增加,结晶效率随之升高,但其纯度有所降低。在溶解温度64oC,I和II段结晶温度分别为30oC、5oC,I和II段结晶时间为30min,搅拌300r/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湿基纯度93%的硫酸亚铁初级产品;该产品通过重溶?再结晶的纯化处理后,制备得到符合国标GB/T 10531-2016 II类要求的硫酸亚铁产品。溶解?结晶过程的结晶母液通过蒸发?冷冻结晶?中和?蒸发制备硫酸钠,分别获得了含镍4%的提镍原料和纯度为99.42%的无水硫酸钠。
  • 李强,秦树辰,郑朝振,刘三平
    摘要:
    针对非洲某高品位氧化铜矿开展渣型实验研究,主要进行了氧化钙加入量、氧化亚铁加入量、焦率和精矿含水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铜赋存在孔雀石中,在焦比5%,熔炼温度1400℃,还原熔炼2小时,CaO:SiO2 =0.4:1,FeO:SiO2=0.1时,铜和钴回收率分别为99%和98%,熔渣含铜和钴分别为0.3%和0.01%;适量添加氧化亚铁造渣,能降低氧化钙的加入量,过低的氧化钙加入量会导致熔炼的流动性变差;熔渣中铜主要以高冰铜的形式存在,常规浸出方法回收困难。
  • 设备与自动化
  • 张卿,饶明生,张林龙,李钢强,陆博,邹国斌,罗峰
    摘要:
    复杂高品位混合铜浮选工艺一直以来是选矿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同时,这种类型的浮选过程智能控制也属于行业空白。本文通过采用浮选过程专用的载流X荧光分析仪、泡沫图像分析仪对工艺过程在线监测,得到了反映混合铜浮选过程的重要工况参数,实现了流程的工况诊断。进一步通过研究基于模糊规则的浮选药剂添加与浮选机的液位充气量控制,实现了这一浮选流程的智能控制。通过本研究形成的控制系统,连续、稳定、可靠地应用于穆索诺伊选矿厂的生产过程之中,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 冶金与材料
  • 刘振楠,姚春玲,侯金海,资浩涛,陈浩楠,王亚磊
    摘要:
    为了解含钛铁矿高炉冶炼中Ti(C,N)随物化条件变化的生成规律与分布趋势,本研究引入Ti(C,N)的非理想状态,应用Wagner公式和改进的MIVM(M-MIVM)计算了Ti在碳饱和的Fe-C-Ti熔体中的溶解度,研究了Ti(C,N)从Al2O3-CaO-SiO2-TiO2熔渣中形成的临界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引入Ti(C,N)的非理想状态后,Ti在碳饱和Fe-C-Ti熔体中的溶解度、从熔渣中生成Ti(C,N)固溶体的TiO2的平衡含量的计算值均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计算效果均优于前期的研究;在高炉冶炼过程中,适当降低炉缸区域的温度、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Al2O3含量、提高炉气总压、降低氮气分压均可抑制碳氮化物的生成。研究表明:所设计的相平衡研究方法合理可行,本研究可为含钛物料高炉冶炼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采矿与选矿
  • 文 兴,赵 亮,黄 敏
    摘要:
    阿舍勒铜矿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法二步骤回采工艺,矿房充填体作为二步骤采场回采时的围岩,其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二步骤采场回采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本文以0 m中段北1 #采场为试验采场,采用多种理论计算方法对矿房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基于Phase2软件从位移、应力及塑性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综合分析得出:矿房采场的设计充填强度能满足二步骤采场回采强度要求,试验采场开挖后,其两侧帮充填体整体位移量较小,最大主应力普遍小于充填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塑性区分布范围有限,且拉伸破坏区域未出现大范围相互贯通,说明矿房充填体稳定性较好,二步骤开采出现充填体大范围垮塌、冒落的可能性小。
  • 晋艳玲,谢海云,张 培,柳彦昊,孙 瑞,冯艳虎
    摘要:
    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是三种典型的硫化矿物,且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的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显著影响。以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铜铅锌硫化矿的表面特性,总结了三种典型硫化矿物的表面氧化机理,旨在为铜铅锌硫化矿物的表面选择性氧化、浮选行为调控及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张培,谢海云,曹广祝,晋艳玲,柳彦昊,孙 瑞,冯艳虎
    摘要:
    我国的离子型稀土矿多采用硫酸铵原地浸出工艺富集,该工艺对土壤和地下水均会造成污染。根据硫酸铵原地浸出稀土矿的机理和工艺现状,分析了在浸出过程中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所造成的氨氮污染、重金属污染、稀土元素污染及酸化等。总结了浸矿中所产生的NH4+、SO42-、H+、重金属离子、稀土离子等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及转化路径。各污染物随浸出液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在此过程中部分NH4+被氧化为NO2-、NO3-,SO42-被还原为S2-以及与Ca2+反应生成CaSO4。
  • 采矿与选矿
  • 娄琪,蔡永顺
    摘要:
    近年来,微震监测技术因其大范围、区域式、非接触等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认可和采用,成为矿山地压灾害监测预警的主体措施。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国家863、科技支撑等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开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SN矿用微震监测系统,通过高精度微震传感器、波形自动滤波与异常波形剔除、高精度定位与地球物理解释、地压监测云服务平台等研发工作,大幅提升了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及信号处理效率,构建了符合我国金属矿山工程应用实际需求的地压监测解决方案。该系统已在我国金属矿山成功应用,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在监测精度、预警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应用前景。
    采矿与选矿
  • 吴海祥,邵延海,张铂华,何 浩
    摘要:
    铜硫矿石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其高效利用和实现绿色环保工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介绍了铜硫分离浮选过程中难免离子的负面影响和贵金属回收率低等难点,以及常规铜硫分离工艺的优缺点。重点涉及近年来低碱度条件下,铜硫分离抑制剂与捕收剂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药剂进行了展望。
  • 张倩,陈辰,王文才,赵永刚,崔凌霄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X荧光对Th的预富集试验研究。对使用X荧光拣选机富集到的富钍矿石经过XRD、扫描电镜以及手持X-ray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确定了X荧光识别钍的准确性,并得到了钍元素一般赋存于稀土矿物中,如氟碳铈矿,独居石,并发现使用X荧光可以富集钍的独立矿物“铁钍石”。之后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矿石分选机拣选,阈值为0.3时拣选出的含钍矿物的品位提高了2.34倍,钍的回收率达到18%,并确定了阈值与品位的对应关系,确定阈值为0.4时分选效果最好。这不仅直接降低了进入选冶流程中矿石的放射性,还为钍的提纯提供了预富集技术。
  • 杨韧华
    摘要:
    本文研究了新型螺旋线进料体旋流器在德兴铜矿尾矿回收厂的使用效果,与传统的渐开线式旋流器相比,新型旋流器能够减少旋流器入料口阻力,并实现预先分级作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线进料体旋流器的分级质效率高于传统旋流器分级质效率7.96个百分点,效率曲线陡度指数高0.044个百分点,溢流中-74μm含量提高了7个百分点。
  • 莫峰,谢贤,童雄,欧乐明,兰希雄
    摘要:
    都龙锌锡多金属矿中锡石嵌布粒度细、含泥量高,属于难回收的锡石资源。为了提高细粒锡石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本试验研究采用脱泥-浮选工艺,筛选出高效抑制剂OL-1C,有效改变了锡石浮选给矿中镁质脉石和矿泥的可浮性,降低其进入浮选精矿的几率,较好地解决了细粒锡石浮选精矿品位偏低、含泥量大等问题,显著提高了锡石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通过添加高效抑制剂OL-1C 20g/t,锡石浮选精矿中Sn品位提高了2.54%,回收率提高了0.74%。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甘文,张鑫,舒波,刘大方,任军祥,李博
    摘要:
    摘要:砷是铜冶炼原料中的一种有害元素,砷的化合物存在于不同的冶炼产物中,并且砷的氧化物易挥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掌握铜艾萨法冶炼过程中砷分布以及回收工艺是实现砷无害化的关键。通过对艾萨法铜冶工艺中砷元素在投入和产出物料中的占比进行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其进入到烟尘和硫酸系统中的砷分别占总投入砷量的76.86%和5.54%;结合砷在艾萨法冶炼过程分布特点,介绍了近些年来从含砷烟尘和污酸中处理脱出收砷的一些工艺方法,主要包括火法工艺、湿法工艺、火法-湿法联合工艺及生物法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含砷烟尘和污酸废水提出了真空还原预热脱砷、低温硫化深度脱砷,污酸废水脱砷溶液结合生物法进行进一步的脱砷的新思路。
  • 采矿与选矿
  • 吴雅菡,童雄,谢贤,张胜东,李博琦
    摘要:
    为高效利用我国钨矿资源,针对云南文山都龙低品位钨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并优化了试验流程。该钨矿WO3品位为0.98%,结构复杂,伴生脉石矿物钙含量较高,属于难处理钨矿石。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及精选温度对钨矿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矿细度为-74μm占75%,采用碳酸钠(Na2CO3)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LKY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经过“预脱硫—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二次扫选”的全流程闭路浮选试验,最终获得品位为64.65%,回收率为88.82%的钨精矿,较好地回收了该钨矿。
  • 朱福兴,李亮,焦钰,张达富,马尚润,邱克辉
    摘要:
    攀西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铁、钒、钛等重要战略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采、选、冶的铁、钒及钛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了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但存在资源利用水平不高、部分有用资源未提取等技术难题,目前铁、钒和钛三种资源利用率分别为70%、41%和21%,尚未实现钴、镍、铬、钪等宝贵金属的利用。本文结合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矿物学特性对该矿的选矿技术现状进行综述,表明钒钛磁铁矿通过“阶段磨矿、阶段选别”选矿方式获得铁精矿和选铁尾矿,选铁尾矿再经过高梯度强磁选-重选-浮选-电选流程获得钛精矿,钒和铬元素以类质同象性质进入铁精矿中;通过不断的优化和开发新型选矿工艺,利于实现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绿色高效综合利用。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向小平,朱梦飞,李东升,石楚刚,韦振宁
    摘要:
    为探究还原时间、还原温度、还原剂比例、PS塑料替代还原剂比例对赤泥团块还原提铁的影响,进行了直接还原提铁实验和矿相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还原剂配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赤泥直接还原提铁效率,但过量的还原剂会对还原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恶化还原产物指标;利用PS塑料替代焦粉作为还原剂,在一定范围内对赤泥的还原提铁有促进作用,能够改善产物铁晶粒的分布状态和结晶条件,促进铁晶粒向大颗粒连晶状发展,得到质量更高的还原产物;当还原温度为1150 ℃,还原时间为30 min,还原剂配入比例为20%,PS塑料替代还原剂比例为40%的条件下,赤泥团块能够得到最优的回收利用效果。
  • 尚锦燕
    摘要:
    某铜冶炼炉灰中含有铅、镍、铜等金属元素,为了利用炉灰中的镍,需要降低炉灰中铅含量,以便将炉灰返回冶炼系统回用。通过采用磁选、螺旋溜槽、旋流器、细筛以及旋流器-细筛组合筛分的方式进行除铅试验研究,最终选择旋流器-细筛组合筛分为最佳除铅方案,在原料含铅2.04%的条件下,达到了富铅产物铅富集比2.67倍,铅回收率92.30%,镍回收率31.67%,低铅产物含铅0.24%的指标,低铅产物可以进冶炼系统回收。
  • 设备与自动化
  • 张元清,战凯,郭鑫,高泽宇,赵晓燕
    摘要:
    以多刚体运动学为基础建立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正转六连杆机构运动学方程,推导出基于矩阵的工作装置速度、加速度等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铲斗斗尖与两油缸行程间的数学关系式。同时对该铲斗斗刃运动轨迹方程进行分解换算,并与实车铲装轨迹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铲斗斗刃的位置与动臂油缸和铲斗油缸的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为铲装曲线的设计提供数学依据,并为其运动学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 冶金与材料
  • 常龙娇,曹诗圆,罗绍华
    摘要:
    以低品位红土镍矿碱式水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硅酸钠滤液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粉体,考察了硫酸浓度、熟化时间、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PEG种类对二氧化硅粒径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布对制得的二氧化硅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硫酸浓度为10%,熟化温度为70 °C,熟化时间为1 h,搅拌速度为600 r/min,当表面活性剂种类选用PEG400时所制得的二氧化硅粒径相对较小,约为200 nm,球形度较好。
  • 张锋,王华,王宇,王恒
    摘要:
    铜米直接电解工艺是一种高铜回收率、高电流效率的废铜线材回收方法。针对直接电解铜米工艺的优缺点,提出并开展了使用阳极框(钛篮)电解铜米冷压块工艺生产阴极铜的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温度升高时,电流效率升高但阴极铜质量下降;提高电解液循环速度时,数量较多铜粉颗粒被带至阴极表面,造成阴极铜质量下降;增加阴极电流密度,阳极产生大量的铜粉颗粒并在框内聚集,对阴极铜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温度40 ℃,电解液循环速度14 L/h,阴极电流密度200 A/m2的工艺条件下直接电解48 h,可以得到表面致密的阴极铜产品,阴极电路效率为93.15 %,阴极铜沉积速率为1.39 g/h。
  • 胡智润,秦绍学,潘辉,朱北平
    摘要:
    本文简述了某湿法炼锌厂以含铟酸性溶液为原料,采用石灰二段中和工艺富集回收溶液中的铟,着重指出该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预中和渣含铟损失高、预中和底流矿浆难过滤及中和沉铟底流矿浆难过滤的问题。通过把预中和石灰石浆由直管加入改为盘管加入、按35→25→15→10g/L梯度控制预中和酸度及合理配料降低预中和前液的铁离子浓度,可降低预中和石膏渣含铟~100g/t,并能改善预中和矿浆的过滤性能;通过把中和沉铟pH由4.6提高至5.0并稳定控制、增加一个中和沉铟槽延长中和沉铟反应时间,改善了中和沉铟矿浆的过滤性能。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杨德明,李 飞,邢晴晴,铁 颖
    摘要:
    青海省五龙沟金矿原矿石经化学多元素分析金品位为2.32g/t,原矿品位较低,选矿厂生产中金的浮选回收率仅为75%左右,为了明确该原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有效提升选矿厂浮选回收率等选矿技术指标,进一步实现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选矿厂堆场原矿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从而查明了该矿石各元素含量、矿物组成、矿石中金及其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和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有害元素砷和碳含量相对较高;原矿中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其次为赤、褐铁矿、臭葱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大量的石英和绢云母,其次为碳酸盐矿物、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中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臭葱石,其中黄铁矿嵌布粒度以中粗粒为主,黄铁矿-0.64mm~+0.04mm粒级占86.95%,毒砂嵌布粒度以中细粒为主,-0.160mm~+0.01mm粒级占90.09%。矿石中金的粒度极细,可见金的粒度绝大多数在10um以下,小于0.02mm的金粒占86%以上。因此,该原矿矿石属于微细粒-超微细粒含砷、碳的极难选冶金矿石。
  • 冶金与材料
  • 李衍林,李旻廷,魏昶,李兴彬,邓志敢
    摘要:
    针对不锈钢酸洗废水蒸发结晶渣含铁、硫酸、镍和铬的特点,采用溶解?结晶?纯化工艺,实现结晶渣中铁与镍铬的分离。研究表明,结晶渣中铁主要以FeSO4?H2O形式存在。温度和初始铁浓度是影响硫酸亚铁结晶效率和纯度的重要因素,随着结晶温度降低和初始铁浓度的增加,结晶效率随之升高,但其纯度有所降低。在溶解温度64oC,I和II段结晶温度分别为30oC、5oC,I和II段结晶时间为30min,搅拌300r/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湿基纯度93%的硫酸亚铁初级产品;该产品通过重溶?再结晶的纯化处理后,制备得到符合国标GB/T 10531-2016 II类要求的硫酸亚铁产品。溶解?结晶过程的结晶母液通过蒸发?冷冻结晶?中和?蒸发制备硫酸钠,分别获得了含镍4%的提镍原料和纯度为99.42%的无水硫酸钠。
  • 李强,秦树辰,郑朝振,刘三平
    摘要:
    针对非洲某高品位氧化铜矿开展渣型实验研究,主要进行了氧化钙加入量、氧化亚铁加入量、焦率和精矿含水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铜赋存在孔雀石中,在焦比5%,熔炼温度1400℃,还原熔炼2小时,CaO:SiO2 =0.4:1,FeO:SiO2=0.1时,铜和钴回收率分别为99%和98%,熔渣含铜和钴分别为0.3%和0.01%;适量添加氧化亚铁造渣,能降低氧化钙的加入量,过低的氧化钙加入量会导致熔炼的流动性变差;熔渣中铜主要以高冰铜的形式存在,常规浸出方法回收困难。
  • 设备与自动化
  • 张卿,饶明生,张林龙,李钢强,陆博,邹国斌,罗峰
    摘要:
    复杂高品位混合铜浮选工艺一直以来是选矿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同时,这种类型的浮选过程智能控制也属于行业空白。本文通过采用浮选过程专用的载流X荧光分析仪、泡沫图像分析仪对工艺过程在线监测,得到了反映混合铜浮选过程的重要工况参数,实现了流程的工况诊断。进一步通过研究基于模糊规则的浮选药剂添加与浮选机的液位充气量控制,实现了这一浮选流程的智能控制。通过本研究形成的控制系统,连续、稳定、可靠地应用于穆索诺伊选矿厂的生产过程之中,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 冶金与材料
  • 刘振楠,姚春玲,侯金海,资浩涛,陈浩楠,王亚磊
    摘要:
    为了解含钛铁矿高炉冶炼中Ti(C,N)随物化条件变化的生成规律与分布趋势,本研究引入Ti(C,N)的非理想状态,应用Wagner公式和改进的MIVM(M-MIVM)计算了Ti在碳饱和的Fe-C-Ti熔体中的溶解度,研究了Ti(C,N)从Al2O3-CaO-SiO2-TiO2熔渣中形成的临界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引入Ti(C,N)的非理想状态后,Ti在碳饱和Fe-C-Ti熔体中的溶解度、从熔渣中生成Ti(C,N)固溶体的TiO2的平衡含量的计算值均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计算效果均优于前期的研究;在高炉冶炼过程中,适当降低炉缸区域的温度、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Al2O3含量、提高炉气总压、降低氮气分压均可抑制碳氮化物的生成。研究表明:所设计的相平衡研究方法合理可行,本研究可为含钛物料高炉冶炼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采矿与选矿
  • 文 兴,赵 亮,黄 敏
    摘要:
    阿舍勒铜矿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法二步骤回采工艺,矿房充填体作为二步骤采场回采时的围岩,其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二步骤采场回采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本文以0 m中段北1 #采场为试验采场,采用多种理论计算方法对矿房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基于Phase2软件从位移、应力及塑性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综合分析得出:矿房采场的设计充填强度能满足二步骤采场回采强度要求,试验采场开挖后,其两侧帮充填体整体位移量较小,最大主应力普遍小于充填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塑性区分布范围有限,且拉伸破坏区域未出现大范围相互贯通,说明矿房充填体稳定性较好,二步骤开采出现充填体大范围垮塌、冒落的可能性小。
  • 晋艳玲,谢海云,张 培,柳彦昊,孙 瑞,冯艳虎
    摘要:
    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是三种典型的硫化矿物,且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的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显著影响。以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铜铅锌硫化矿的表面特性,总结了三种典型硫化矿物的表面氧化机理,旨在为铜铅锌硫化矿物的表面选择性氧化、浮选行为调控及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张培,谢海云,曹广祝,晋艳玲,柳彦昊,孙 瑞,冯艳虎
    摘要:
    我国的离子型稀土矿多采用硫酸铵原地浸出工艺富集,该工艺对土壤和地下水均会造成污染。根据硫酸铵原地浸出稀土矿的机理和工艺现状,分析了在浸出过程中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所造成的氨氮污染、重金属污染、稀土元素污染及酸化等。总结了浸矿中所产生的NH4+、SO42-、H+、重金属离子、稀土离子等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及转化路径。各污染物随浸出液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在此过程中部分NH4+被氧化为NO2-、NO3-,SO42-被还原为S2-以及与Ca2+反应生成CaSO4。
  • 采矿与选矿
  • 娄琪,蔡永顺
    摘要:
    近年来,微震监测技术因其大范围、区域式、非接触等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认可和采用,成为矿山地压灾害监测预警的主体措施。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国家863、科技支撑等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开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SN矿用微震监测系统,通过高精度微震传感器、波形自动滤波与异常波形剔除、高精度定位与地球物理解释、地压监测云服务平台等研发工作,大幅提升了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及信号处理效率,构建了符合我国金属矿山工程应用实际需求的地压监测解决方案。该系统已在我国金属矿山成功应用,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在监测精度、预警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应用前景。
    采矿与选矿
  • 吴海祥,邵延海,张铂华,何 浩
    摘要:
    铜硫矿石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其高效利用和实现绿色环保工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介绍了铜硫分离浮选过程中难免离子的负面影响和贵金属回收率低等难点,以及常规铜硫分离工艺的优缺点。重点涉及近年来低碱度条件下,铜硫分离抑制剂与捕收剂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药剂进行了展望。
  • 张倩,陈辰,王文才,赵永刚,崔凌霄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X荧光对Th的预富集试验研究。对使用X荧光拣选机富集到的富钍矿石经过XRD、扫描电镜以及手持X-ray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确定了X荧光识别钍的准确性,并得到了钍元素一般赋存于稀土矿物中,如氟碳铈矿,独居石,并发现使用X荧光可以富集钍的独立矿物“铁钍石”。之后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矿石分选机拣选,阈值为0.3时拣选出的含钍矿物的品位提高了2.34倍,钍的回收率达到18%,并确定了阈值与品位的对应关系,确定阈值为0.4时分选效果最好。这不仅直接降低了进入选冶流程中矿石的放射性,还为钍的提纯提供了预富集技术。
  • 杨韧华
    摘要:
    本文研究了新型螺旋线进料体旋流器在德兴铜矿尾矿回收厂的使用效果,与传统的渐开线式旋流器相比,新型旋流器能够减少旋流器入料口阻力,并实现预先分级作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线进料体旋流器的分级质效率高于传统旋流器分级质效率7.96个百分点,效率曲线陡度指数高0.044个百分点,溢流中-74μm含量提高了7个百分点。
  • 莫峰,谢贤,童雄,欧乐明,兰希雄
    摘要:
    都龙锌锡多金属矿中锡石嵌布粒度细、含泥量高,属于难回收的锡石资源。为了提高细粒锡石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本试验研究采用脱泥-浮选工艺,筛选出高效抑制剂OL-1C,有效改变了锡石浮选给矿中镁质脉石和矿泥的可浮性,降低其进入浮选精矿的几率,较好地解决了细粒锡石浮选精矿品位偏低、含泥量大等问题,显著提高了锡石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通过添加高效抑制剂OL-1C 20g/t,锡石浮选精矿中Sn品位提高了2.54%,回收率提高了0.74%。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甘文,张鑫,舒波,刘大方,任军祥,李博
    摘要:
    摘要:砷是铜冶炼原料中的一种有害元素,砷的化合物存在于不同的冶炼产物中,并且砷的氧化物易挥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掌握铜艾萨法冶炼过程中砷分布以及回收工艺是实现砷无害化的关键。通过对艾萨法铜冶工艺中砷元素在投入和产出物料中的占比进行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其进入到烟尘和硫酸系统中的砷分别占总投入砷量的76.86%和5.54%;结合砷在艾萨法冶炼过程分布特点,介绍了近些年来从含砷烟尘和污酸中处理脱出收砷的一些工艺方法,主要包括火法工艺、湿法工艺、火法-湿法联合工艺及生物法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含砷烟尘和污酸废水提出了真空还原预热脱砷、低温硫化深度脱砷,污酸废水脱砷溶液结合生物法进行进一步的脱砷的新思路。
  • 采矿与选矿
  • 吴雅菡,童雄,谢贤,张胜东,李博琦
    摘要:
    为高效利用我国钨矿资源,针对云南文山都龙低品位钨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并优化了试验流程。该钨矿WO3品位为0.98%,结构复杂,伴生脉石矿物钙含量较高,属于难处理钨矿石。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及精选温度对钨矿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矿细度为-74μm占75%,采用碳酸钠(Na2CO3)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LKY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经过“预脱硫—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二次扫选”的全流程闭路浮选试验,最终获得品位为64.65%,回收率为88.82%的钨精矿,较好地回收了该钨矿。
  • 朱福兴,李亮,焦钰,张达富,马尚润,邱克辉
    摘要:
    攀西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铁、钒、钛等重要战略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采、选、冶的铁、钒及钛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了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但存在资源利用水平不高、部分有用资源未提取等技术难题,目前铁、钒和钛三种资源利用率分别为70%、41%和21%,尚未实现钴、镍、铬、钪等宝贵金属的利用。本文结合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矿物学特性对该矿的选矿技术现状进行综述,表明钒钛磁铁矿通过“阶段磨矿、阶段选别”选矿方式获得铁精矿和选铁尾矿,选铁尾矿再经过高梯度强磁选-重选-浮选-电选流程获得钛精矿,钒和铬元素以类质同象性质进入铁精矿中;通过不断的优化和开发新型选矿工艺,利于实现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绿色高效综合利用。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向小平,朱梦飞,李东升,石楚刚,韦振宁
    摘要:
    为探究还原时间、还原温度、还原剂比例、PS塑料替代还原剂比例对赤泥团块还原提铁的影响,进行了直接还原提铁实验和矿相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还原剂配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赤泥直接还原提铁效率,但过量的还原剂会对还原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恶化还原产物指标;利用PS塑料替代焦粉作为还原剂,在一定范围内对赤泥的还原提铁有促进作用,能够改善产物铁晶粒的分布状态和结晶条件,促进铁晶粒向大颗粒连晶状发展,得到质量更高的还原产物;当还原温度为1150 ℃,还原时间为30 min,还原剂配入比例为20%,PS塑料替代还原剂比例为40%的条件下,赤泥团块能够得到最优的回收利用效果。
  • 尚锦燕
    摘要:
    某铜冶炼炉灰中含有铅、镍、铜等金属元素,为了利用炉灰中的镍,需要降低炉灰中铅含量,以便将炉灰返回冶炼系统回用。通过采用磁选、螺旋溜槽、旋流器、细筛以及旋流器-细筛组合筛分的方式进行除铅试验研究,最终选择旋流器-细筛组合筛分为最佳除铅方案,在原料含铅2.04%的条件下,达到了富铅产物铅富集比2.67倍,铅回收率92.30%,镍回收率31.67%,低铅产物含铅0.24%的指标,低铅产物可以进冶炼系统回收。
  • 设备与自动化
  • 张元清,战凯,郭鑫,高泽宇,赵晓燕
    摘要:
    以多刚体运动学为基础建立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正转六连杆机构运动学方程,推导出基于矩阵的工作装置速度、加速度等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铲斗斗尖与两油缸行程间的数学关系式。同时对该铲斗斗刃运动轨迹方程进行分解换算,并与实车铲装轨迹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铲斗斗刃的位置与动臂油缸和铲斗油缸的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为铲装曲线的设计提供数学依据,并为其运动学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 冶金与材料
  • 常龙娇,曹诗圆,罗绍华
    摘要:
    以低品位红土镍矿碱式水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硅酸钠滤液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粉体,考察了硫酸浓度、熟化时间、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PEG种类对二氧化硅粒径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布对制得的二氧化硅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硫酸浓度为10%,熟化温度为70 °C,熟化时间为1 h,搅拌速度为600 r/min,当表面活性剂种类选用PEG400时所制得的二氧化硅粒径相对较小,约为200 nm,球形度较好。
  • 张锋,王华,王宇,王恒
    摘要:
    铜米直接电解工艺是一种高铜回收率、高电流效率的废铜线材回收方法。针对直接电解铜米工艺的优缺点,提出并开展了使用阳极框(钛篮)电解铜米冷压块工艺生产阴极铜的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温度升高时,电流效率升高但阴极铜质量下降;提高电解液循环速度时,数量较多铜粉颗粒被带至阴极表面,造成阴极铜质量下降;增加阴极电流密度,阳极产生大量的铜粉颗粒并在框内聚集,对阴极铜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温度40 ℃,电解液循环速度14 L/h,阴极电流密度200 A/m2的工艺条件下直接电解48 h,可以得到表面致密的阴极铜产品,阴极电路效率为93.15 %,阴极铜沉积速率为1.39 g/h。
  • 胡智润,秦绍学,潘辉,朱北平
    摘要:
    本文简述了某湿法炼锌厂以含铟酸性溶液为原料,采用石灰二段中和工艺富集回收溶液中的铟,着重指出该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预中和渣含铟损失高、预中和底流矿浆难过滤及中和沉铟底流矿浆难过滤的问题。通过把预中和石灰石浆由直管加入改为盘管加入、按35→25→15→10g/L梯度控制预中和酸度及合理配料降低预中和前液的铁离子浓度,可降低预中和石膏渣含铟~100g/t,并能改善预中和矿浆的过滤性能;通过把中和沉铟pH由4.6提高至5.0并稳定控制、增加一个中和沉铟槽延长中和沉铟反应时间,改善了中和沉铟矿浆的过滤性能。
  • 工艺矿物学与分析测试
  • 杨德明,李 飞,邢晴晴,铁 颖
    摘要:
    青海省五龙沟金矿原矿石经化学多元素分析金品位为2.32g/t,原矿品位较低,选矿厂生产中金的浮选回收率仅为75%左右,为了明确该原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有效提升选矿厂浮选回收率等选矿技术指标,进一步实现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选矿厂堆场原矿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从而查明了该矿石各元素含量、矿物组成、矿石中金及其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和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有害元素砷和碳含量相对较高;原矿中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其次为赤、褐铁矿、臭葱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大量的石英和绢云母,其次为碳酸盐矿物、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中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臭葱石,其中黄铁矿嵌布粒度以中粗粒为主,黄铁矿-0.64mm~+0.04mm粒级占86.95%,毒砂嵌布粒度以中细粒为主,-0.160mm~+0.01mm粒级占90.09%。矿石中金的粒度极细,可见金的粒度绝大多数在10um以下,小于0.02mm的金粒占86%以上。因此,该原矿矿石属于微细粒-超微细粒含砷、碳的极难选冶金矿石。
  • 冶金与材料
  • 李衍林,李旻廷,魏昶,李兴彬,邓志敢
    摘要:
    针对不锈钢酸洗废水蒸发结晶渣含铁、硫酸、镍和铬的特点,采用溶解?结晶?纯化工艺,实现结晶渣中铁与镍铬的分离。研究表明,结晶渣中铁主要以FeSO4?H2O形式存在。温度和初始铁浓度是影响硫酸亚铁结晶效率和纯度的重要因素,随着结晶温度降低和初始铁浓度的增加,结晶效率随之升高,但其纯度有所降低。在溶解温度64oC,I和II段结晶温度分别为30oC、5oC,I和II段结晶时间为30min,搅拌300r/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湿基纯度93%的硫酸亚铁初级产品;该产品通过重溶?再结晶的纯化处理后,制备得到符合国标GB/T 10531-2016 II类要求的硫酸亚铁产品。溶解?结晶过程的结晶母液通过蒸发?冷冻结晶?中和?蒸发制备硫酸钠,分别获得了含镍4%的提镍原料和纯度为99.42%的无水硫酸钠。
  • 李强,秦树辰,郑朝振,刘三平
    摘要:
    针对非洲某高品位氧化铜矿开展渣型实验研究,主要进行了氧化钙加入量、氧化亚铁加入量、焦率和精矿含水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铜赋存在孔雀石中,在焦比5%,熔炼温度1400℃,还原熔炼2小时,CaO:SiO2 =0.4:1,FeO:SiO2=0.1时,铜和钴回收率分别为99%和98%,熔渣含铜和钴分别为0.3%和0.01%;适量添加氧化亚铁造渣,能降低氧化钙的加入量,过低的氧化钙加入量会导致熔炼的流动性变差;熔渣中铜主要以高冰铜的形式存在,常规浸出方法回收困难。
  • 设备与自动化
  • 张卿,饶明生,张林龙,李钢强,陆博,邹国斌,罗峰
    摘要:
    复杂高品位混合铜浮选工艺一直以来是选矿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同时,这种类型的浮选过程智能控制也属于行业空白。本文通过采用浮选过程专用的载流X荧光分析仪、泡沫图像分析仪对工艺过程在线监测,得到了反映混合铜浮选过程的重要工况参数,实现了流程的工况诊断。进一步通过研究基于模糊规则的浮选药剂添加与浮选机的液位充气量控制,实现了这一浮选流程的智能控制。通过本研究形成的控制系统,连续、稳定、可靠地应用于穆索诺伊选矿厂的生产过程之中,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 冶金与材料
  • 刘振楠,姚春玲,侯金海,资浩涛,陈浩楠,王亚磊
    摘要:
    为了解含钛铁矿高炉冶炼中Ti(C,N)随物化条件变化的生成规律与分布趋势,本研究引入Ti(C,N)的非理想状态,应用Wagner公式和改进的MIVM(M-MIVM)计算了Ti在碳饱和的Fe-C-Ti熔体中的溶解度,研究了Ti(C,N)从Al2O3-CaO-SiO2-TiO2熔渣中形成的临界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引入Ti(C,N)的非理想状态后,Ti在碳饱和Fe-C-Ti熔体中的溶解度、从熔渣中生成Ti(C,N)固溶体的TiO2的平衡含量的计算值均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计算效果均优于前期的研究;在高炉冶炼过程中,适当降低炉缸区域的温度、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Al2O3含量、提高炉气总压、降低氮气分压均可抑制碳氮化物的生成。研究表明:所设计的相平衡研究方法合理可行,本研究可为含钛物料高炉冶炼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采矿与选矿
  • 文 兴,赵 亮,黄 敏
    摘要:
    阿舍勒铜矿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法二步骤回采工艺,矿房充填体作为二步骤采场回采时的围岩,其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二步骤采场回采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本文以0 m中段北1 #采场为试验采场,采用多种理论计算方法对矿房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基于Phase2软件从位移、应力及塑性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综合分析得出:矿房采场的设计充填强度能满足二步骤采场回采强度要求,试验采场开挖后,其两侧帮充填体整体位移量较小,最大主应力普遍小于充填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塑性区分布范围有限,且拉伸破坏区域未出现大范围相互贯通,说明矿房充填体稳定性较好,二步骤开采出现充填体大范围垮塌、冒落的可能性小。
  • 晋艳玲,谢海云,张 培,柳彦昊,孙 瑞,冯艳虎
    摘要:
    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是三种典型的硫化矿物,且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的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显著影响。以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铜铅锌硫化矿的表面特性,总结了三种典型硫化矿物的表面氧化机理,旨在为铜铅锌硫化矿物的表面选择性氧化、浮选行为调控及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环境与再生资源
  • 张培,谢海云,曹广祝,晋艳玲,柳彦昊,孙 瑞,冯艳虎
    摘要:
    我国的离子型稀土矿多采用硫酸铵原地浸出工艺富集,该工艺对土壤和地下水均会造成污染。根据硫酸铵原地浸出稀土矿的机理和工艺现状,分析了在浸出过程中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所造成的氨氮污染、重金属污染、稀土元素污染及酸化等。总结了浸矿中所产生的NH4+、SO42-、H+、重金属离子、稀土离子等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及转化路径。各污染物随浸出液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在此过程中部分NH4+被氧化为NO2-、NO3-,SO42-被还原为S2-以及与Ca2+反应生成CaSO4。
  • 采矿与选矿
  • 娄琪,蔡永顺
    摘要:
    近年来,微震监测技术因其大范围、区域式、非接触等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认可和采用,成为矿山地压灾害监测预警的主体措施。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国家863、科技支撑等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开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SN矿用微震监测系统,通过高精度微震传感器、波形自动滤波与异常波形剔除、高精度定位与地球物理解释、地压监测云服务平台等研发工作,大幅提升了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及信号处理效率,构建了符合我国金属矿山工程应用实际需求的地压监测解决方案。该系统已在我国金属矿山成功应用,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在监测精度、预警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应用前景。

为了给您提供更优质的网页浏览体验,请使用 Firefox 、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10-63299751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1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kuangye@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905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冶》编辑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